高陂经验“进芙蓉” 基层调解“添新招”

2025-09-22 18:03 阅读
万安县人民法院

  “以前调解夫妻吵架只能劝‘忍一忍’,今天听完这堂课,终于知道怎么‘稳得住、调得巧、断得公’!”芙蓉镇一名综治专干说道。近日,万安县法院高陂法庭庭长胡伟应邀在芙蓉镇“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会上就家事纠纷及土地山林纠纷化解作专题经验授课。全镇100余名机关干部、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及综治专干集体“充电”,现场反响热烈。

  一、从“小纠纷”看“大治理”

  “家事不是争输赢,而是修关系、抚人心。”胡法官一开口,就用富有共鸣的语言抓住全场注意力。通过11个真实案例切入,将离婚、彩礼、抚养权、相邻关系等常见纠纷,转化成一篇篇生动的基层治理“教材”;并系统阐释了“稳定情绪-定分止争-解开心结-存同化异-合力同行”的家事纠纷“五步调解法”,步步皆关情,招招贴人心。她还分享了高陂法庭打造的 “14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将法官、村干 部、调解员、甚至当事人亲友都纳入“解忧圈”,让情、理、法在同一张桌子上对话、融合。不少干部一边听课一边拍照,直呼“这就是现成的治理模板!”

  二、数据背后是速度和温度

  2023至2025年,高陂法庭家事案件调解率从60%提升至93.8%,平均审理周期缩短10天;诉前化解纠纷200余人次,现场调解50余起,预判矛盾风险点并提出防控预案18个。大量一触即发的纠纷,在“和为贵”的氛围中被化解。这背后,是“法庭+乡镇”联调机制的全天候运转——衍生纠纷少了,重复诉讼降了,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胡法官道出关键:“这不是在追求数据提升,而是让‘枫桥经验’真正落地生根,长出本土化的‘果实’。”

  三、小课堂激活治理末梢

  不只“坐堂问案”,还要“送课上门”。高陂法庭将调解课堂搬进乡镇、社区、田间地头,以“五步调解法”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法律不再冰冷,而是带上了烟火气;调解不再是和稀泥,而是在精准修复社会最小单元的“毛细血管”。

  芙蓉镇党委书记刘池课后表示:“今晚这堂课是基层治理的‘及时雨’,更是践行‘枫桥经验’的‘示范课’。高陂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招硬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