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准脉 开良方——省人大常委会开展2025年中医药看江西活动

2025-09-23 04:57 阅读
江西日报

  一缕药香越古今,一枚银针通中西。

  江西拥有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保护好、发掘好、传承好中医药是重要发展课题。

  今年4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主题,开展2025年中医药看江西活动,通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跟踪督办等方式,为江西中医药发展精准把脉,深入问诊,开出良方。

  固“本”培“元”筑牢服务根基

  清晨的阳光洒在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外已有数位老人等候就诊。

  调研组走进馆内,只见一位老人正在治疗膝盖。银针轻轻捻转,艾条缓缓燃烧,蒸汽氤氲升腾……患者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提供哪些中医服务?”一名代表询问。

  “我们有针灸、推拿等2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麻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乐介绍,中医馆建成后,中医药服务整体增长幅度达45.2%。

  这在江西绝非个例。目前,全省1771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均开设中医馆,完善中医师配备,实现“馆馆有中医”,初步形成了“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中医类医疗机构2289家,其中公立中医医院94家、三级医院31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往前弯腰,双手自然下垂。”在赣州市南康区第五中学内,学生们正依次进行免费的脊柱侧弯筛查。

  “查出问题的学生,再进一步诊断、干预。”现场,南康区中医院康复科二科主任钟伟介绍,该院不仅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项目,提供推拿、导引等防治方案,还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教育,教孩子们保持正确坐姿、站姿。

  从基层到省城,江西“治未病”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说:“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制定中医治未病标准及系列政策措施,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置中医治未病中心(科);组建全省中医药治未病联盟,成立中医睡眠医学、体重管理、肿瘤康复等中心,针对疲劳、慢性疼痛等亚健康状态开展健康调理服务。”

  强“筋”壮“骨”提升发展实力

  走进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湖院区国家热敏灸推广基地,只见机械臂灵活旋转、精准悬灸,一旁的红外测温系统实时监测皮肤温度,自动调控艾灸强度。

  “温度恒定,感觉更舒服,效果也更明显。”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热敏灸创始人陈日新向代表们介绍,“热敏灸是我们团队历经35年研发的创新灸疗技术,基于腧穴热敏化现象,实现‘辨敏施灸’‘消敏定灸’。”

  如今,热敏灸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江西更是实现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全省已建立热敏灸治疗点5000余个,培训热敏灸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年服务患者超百万人次。美国、日本、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派出针灸师来江西学习热敏灸技术。

  “在江西,科技正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新引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易小明充分肯定了智慧中医药所取得的成绩,也同代表们一起查找问题、探寻方向,力求找到突破与发力点。

  大家一致认为,部分地区已经有意识地用科技赋能中医药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AI等新技术在中医核心诊疗环节应用深度不足、适配性待提升。”

  “国家级和区域级统一中医药数据平台尚未建成,诊疗数据共享未完全实现。”

  “中医药数智技术与中药研发流程适配度低,全链条数智化平台建设滞后。”

  对此,代表们开出良方: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强化人员配置并接入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加快中医药服务智慧化,借助智慧医保等平台实时互联查阅数据、推广新技术;攻关健康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安全等关键技术。

  “出了什么新产品?”“中医药产业发展得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代表视察组走进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展厅陈列的金水宝胶囊系列产品引人注目。

  “这款从冬虫夏草中分离提纯的创新中药,累计销售额已突破300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集团董事长李义海介绍。目前,济民可信已形成以创新中药为核心、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多款产品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品种,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持续动力,是省人大代表杨六华最直观的感受。2024年,全省中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5%;规上企业超过160家,形成6个百亿元产业集群。

  通“经”活“络”催生融合业态

  芦溪县芦溪镇第四中心学校里,学生们用白芍、枸杞、菊花做茶包;在德兴市,茯苓老面馒头、柏子黄金虾获游客好评……传统中医药,正以更轻盈、更日常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在调研组看来,我省中医药发展正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但社会资本参与度低,缺乏可持续融资渠道和成熟商业模式。

  如何吸引社会资本?省人大代表程琳表示,可以通过土地、税收和医保定点等优惠政策。

  “地方的发展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点。”省人大代表夏侯钉建议,鼓励药膳研发和食药同源产品创新,打造一批赣味药膳品牌。

  要积极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养老”“互联网+中医药”等新业态。省人大代表朱琳建议,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更多中医药旅游线路及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康养旅游胜地,加快研制适用于家庭的健康监测或功能康复产品。

  …………

  一条条建议如涓滴汇海,饱含着思考和期盼,为江西中医药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精准之‘问’推动发展,以深入之‘议’凝聚共识,以务实之‘效’彰显权威。”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曾志刚表示,此次活动,把脉赣鄱中医药,开好融合新良方,让杏林之花流芳、岐黄薪火长明。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瑞颖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