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 睡得香 看得清——南昌市西湖区以“关键小事”托举学生健康成长


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云海路校区的孩子们在享用午餐。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摄
“现在的孩子上学可真幸福,有了崭新的食堂和纯净的直饮水,中午还能躺下来午休,教室里是新装的护眼灯。”在南昌市西湖区,新生家长黄欢看见校园的环境后感慨。
近年来,西湖区办好“关键小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升级教育配置,让孩子们在学校吃得好、睡得香、看得清。在西湖区的校园里,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正悄然织就孩子成长的“幸福经纬”。
吃从盒饭到“讲究”
9月16日中午,记者走进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云海路校区,空气里飘荡着糖醋排骨的香气。四年级学生林语彤端着餐盘,来到窗口前:“阿姨,我要西兰花和玉米虾仁。”不锈钢餐盘上,三菜一汤冒着热气,餐后还有切块的哈密瓜。而在一年前,她的午餐还是菜色单一的盒饭。
“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明厨亮灶”,这12个字是西湖区筑牢学生舌尖上安全的有力举措。站前路学校的新食堂,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食材检测报告张贴在入口处,后厨监控画面实时投射到就餐区大屏。
“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在学校的安全和饮食营养。新食堂启用后,学校邀请我们家长去参观体验,看到食堂干净卫生的环境、丰富多样的菜品、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我们非常放心。”膳食委员会的家长江淑琴赞道。
变化的不仅是硬件。营养师设计的食谱每周更新,可口的莲藕排骨汤、护眼的胡萝卜炒牛肉、健康的杂粮饭……“以前倒掉的配餐能装满3桶,现在孩子们吃多少打多少,厨余垃圾减半。”食堂管理员黄飞说。
睡从趴睡到“躺憩”
中午,松柏学校教育集团朝阳校区的铃声轻柔响起。一年级(6)班的梅琬悠转动课桌侧面的旋钮,椅背缓缓放倒至120度。她从小书包里掏出猫咪图案的小毯子盖好,不到5分钟便进入梦乡。学校里,1755套可躺式课桌椅展开后,如同绽开的蓝色花瓣。
“以前趴睡半小时,胳膊压出红印子,脖子僵得几乎转不动。”体育老师王磊曾目睹学生午休后揉颈椎。如今,他巡班时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孩子们躺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背上,午休铃结束前的轻柔音乐唤醒他们时,有人还意犹未尽。老师们欣喜地发现,下午第一节课,孩子的精气神更好了。
家长梅琦的惊喜在于空间利用:“教室没扩大,却凭空‘变’出午休房!”副校长吴玲玲揭秘——桌椅展开仅需30厘米纵深,这正是西湖区“高效能扩优提质”理念的微创新。
看从“眯眼”到明眸
珠市学校教育集团水厂路校区四年级(2)班的科学课上,学生童正把放大镜对准日光灯下的叶片标本。“叶脉像绿色的小溪!”他兴奋地记录观察结果。头顶护眼灯洒下的光,在作业本上铺开均匀的暖白。而在两年前,他坐在这个靠窗座位,阳光刺眼时看黑板反光,阴雨天又昏暗得要眯眼辨认板书。
据悉,学校已安装护眼灯,覆盖39个教学班以及10余间音乐、美术、科学等多功能室,解决了老校区教室光线偏暗、明暗不均的问题。如今,全新的护眼灯点亮了校园的每一个学习空间,教室的光线分布均匀,无论是坐在前排还是后排的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黑板上的字迹和投影幕上的内容。
健康数据更有说服力。今年该校学生视力筛查显示,学生近视率同比下降8.9%。六年级班主任李菂发现,课堂“抬头率”显著提升:“以前,后排孩子常因反光侧身看黑板,现在全班目光能自然聚焦。”
当站前路学校的厨师清晨验收蔬菜农残报告时,松柏学校的后勤人员正调试课桌椅铰链,珠市学校的电工在记录护眼灯光衰数据——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共同奏响了西湖教育民生的交响乐。
“三件小事对应成长三大需求,即营养摄入、精力恢复、用眼健康。”西湖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廖小兵翻开民生账本:近三年12亿元新建18所学校,1.9亿元改善办学条件,94%普惠园覆盖率,其背后,是“把每一分钱花在孩子感知处”的理念。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