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做”到“我要闯”——吉州工业园区干部管理改革效能观察

“短短十几天,水管就已经接到了企业范围内,我们随时能申报开户使用。要是我们自己对接水管接入的事项,得花大量时间跑各个部门。”提起用水问题的快速解决,庐陵德基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现场负责人黄俊斌伸出大拇指。
这正是吉州工业园区创新干部队伍管理、激发服务效能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工业园区聚焦干部队伍建设,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推行开门聘岗、“清单化”管理和实战练兵等一系列举措,建立起一支专业化、实干型干部队伍,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2024年,该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广纳贤才 聘岗机制聚能士
“以前总觉得园区工作专业性强,没想到通过公开聘岗,我也能把相关领域的经验用到园区建设上。”入职工业园区的宋博华感慨道。作为吉安市吉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成员,他在园区公开招聘中脱颖而出,成为专业干部队伍的一员。
吉州工业园区打破传统用人方式,突出一线选人导向,推行开门聘岗机制:将熟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竞聘上岗调入园区工作,对内则鼓励现有干部凭能力竞岗,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既要‘输血’,又要‘活血’,通过招聘补充专业力量,让有专长的人干擅长的事,园区项目审批效率提升了30%。”吉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欣介绍。
为持续激发干劲,园区还实施“优绩优酬”“能者快跑”“悬赏攻坚”等激励机制,鼓励干部主动揭榜、勇于破题。一大批干部从“调我过来要我做”转变为“我要申请闯一闯”,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能上能下 精细管理提效能
“资历不是‘护身符’,实绩才是‘通行证’。”这已成为吉州工业园区上下的共识。为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晋升模式,园区全面推行分类分级管理制度,设立不同职级和晋升通道,让所有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线——无论“老兵”还是“新兵”,都可通过竞岗争取岗位,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为实现管理精准化,园区创新推行“清单化”管理模式,将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4大类17项核心指标逐项细化分解,每项指标都逐季分解至具体股室、明确到责任人,实现“指标—股室—个人”三位一体捆绑考核,确保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清晰到位。
“本季度我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完成30家企业走访、推进5个重点项目进度达速,并协调解决10起企业诉求。”园区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李玥告诉记者,干部工作职责被进一步明确为28项可量化指标,覆盖项目对接、问题协调、企业服务满意度等全流程。实施新的管理机制以来,园区干部平均每月下企服务次数从5次增至12次,问题响应速度提升60%。
实战练兵 绩效挂钩强本领
“到企业挂职以来,我终于明白企业最缺什么、最盼什么。”园区干部龚明睿告诉记者,在深入庐陵德基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一线过程中,他了解到该项目的迫切需求,便积极协调吉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及时为项目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供水保障。
该园区开展“沉浸式”培训,组织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在一线摸实情、解难题。同时,将实战表现与绩效激励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坚持“优绩优酬”原则,实行总额控制,设定0.7-1.25的浮动系数。同一岗位层级之间,根据实绩表现及其考核结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按照分类管理、分类评定原则分配绩效奖金,实现以岗定薪、按绩取酬。
“绩效与实绩绑定后,大家跑企业、抓项目更有劲头了。”李玥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园区帮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40余个,兑现各级优惠政策资金2600万元,帮助招工150余人,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7亿余元。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