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理 立体监管 融合发展 上饶创新推进生态修复让矿山增绿又增值

2025-09-23 04:57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新闻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余燕)近日,众多游客在上饶市广信区望仙谷景区拍照打卡,这座因过度开采花岗岩导致撕裂的山谷,如今已蝶变成“天上宫阙”的现实图景;站在铅山县永平铜矿西部排土场的观景台上远眺,层层叠叠的绿意顺着山势铺展,昔日的“生态伤疤”变成了风景秀丽的景观带……作为我国铜、金等有色贵金属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之一,上饶市近年来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废弃矿山和持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拓展“两山”转化路径,奋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省级绿色矿山30座,完成废弃矿山修复4万余亩,持证矿山实施“边开采边治理”面积2.6万余亩。广信区望仙谷废弃矿山修复与铅山县永平铜矿生态修复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分级分类施策,实行精准治理,推动矿山复绿而兴。在持续深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上饶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多元投入,确保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实效。针对不同类别的矿山,该市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工程治理+长效管理”科学机制,大力推进矿山复绿复垦和生态重塑工作。对于持证矿山,严格落实“边开采、边修复”要求,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共同推进”原则,积极探索“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绿色矿业发展新模式,让持证矿山变身绿色园林;对于废弃矿山,突出抓好《江西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涉及的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坚持“边治理、边提升”,推动废弃矿山逐渐重现生机。

  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立体监管,推动矿山逐绿前行。上饶创新多维监管方式,让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更精准、更高效。该市严格实行失信惩戒机制,职能部门不定期“双随机”抽取矿山,现场检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恢复义务履行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改正或整改不到位的,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处,不得批准其延续、变更注销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其申请新的建设用地。推行联合检查,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水利等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成立检查组,分组、分片对持证矿山生态环境进行常态化联合检查,确保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处置。开展动态监测,加强持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不定时开展矿山航测,通过影像数据掌握矿山动态变化,实现矿山生态环境常态化管理。德兴市2021年以来共实施航测410余次,航测面积超2.4万公顷,制作生态修复现状图420余幅。

  深挖资源潜力,推进融合发展,推动矿山披绿生金。上饶因势利导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矿山在增绿的同时实现增值。该市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农业”模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的原则,对矿山荒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推行“矿山生态修复+工业”模式,督促引导矿山所在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打造“绿色矿山—绿色矿业重点片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同时,该市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文旅”模式,依托修复后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特有的地形地貌,积极引入经营主体,打造不同形态的文旅产品,因地制宜培育了望仙谷等一批生态修复示范区、网红旅游景点,带动数十万人吃上“旅游饭”,走出了一条“绿了青山、美了山村、红了产业、富了群众”的特色之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