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别让“艺术表达”踩了“生态红线”
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脉,一场烟花秀绚烂升空,却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海拔约5500米的西藏江孜县一地区燃放艺术烟花《升龙》,视频一经传播,质疑声随之而来: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地区燃放烟花,是否会破坏环境?是否会干扰野生动物栖息?烟花材料是否真的可降解?
艺术表达需要自由的空间,这本无可厚非。蔡国强被誉为“中国烟花第一人”,以火药爆破作品成名,其艺术创造力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备受赞誉。他试图通过这场烟花秀,以艺术之名向自然致敬,赋予作品“吉祥”与“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但艺术的自由并非毫无边界,尤其是当艺术行为与生态保护产生冲突时,就必须慎之又慎。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脉,任何人为活动都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从官方回应来看,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合规,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但多位专家指出,青藏高原年均气温较低,生物活性较低,限制生物降解能力,“环保材料”在高寒环境中的分解时间比平原更长,残留的化学物质可能长期污染土壤和水源。而且,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可能导致草甸土层松动,引发小规模滑坡或泥石流;可能直接破坏植物根系,导致无法结籽,带来不可逆的影响;还可能惊扰野生动物,影响它们的生活节奏和繁殖周期。当地村民也表示,烟花秀不仅影响环境,惊扰村民,味道还很浓,大家担心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动植物。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这样的“合规”是否足够严谨?审批过程是否充分考虑了生态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从祁连山生态破坏事件,到秦岭违建别墅问题,都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猎捕和采集野生动植物。保护西藏生态环境,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硬措施,决不能允许任何人打着“艺术表达”的旗号破坏自然,更容不得任何人突破生态红线。
这次烟花秀争议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活动的监管,完善审批机制,严格评估生态影响,不能让“合规”成为破坏生态的挡箭牌。对于企业和艺术家而言,在追求商业利益和艺术表达时,也要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实现艺术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期待此次调查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更期待这样的争议不再发生,让美丽的青藏高原永远保持它的纯净与安宁。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