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教师不愿当班主任”,揭开了教育之“痛”

2025-09-23 16:56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一则出现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反映“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留言引发热议。留言者是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一名小学老师,其称,“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很多时候下班了还要继续工作,继续回复家长的信息,写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班主任会议,管不完的学生‘大小事’,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日常生活”。

  班主任,一份本应充满荣誉感的岗位,为何会让老师们望而却步?湖南这位老师的倾诉,揭开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痛处——班主任不堪重负的现状已非个别现象。山东淄博有政协委员发现,每当新学期开始,都有老师提前声明不当班主任,校长甚至得“恳求”老师;吉林省镇赉县的班主任津贴更是令人心酸,高中初中每月12元,小学仅10元。平时除了要管学生学业、思想、心理,还要填无数表格、开各种会议、应对各样检查,这是多地班主任的共同写照。正如一位老师所言:“不是不想当班主任,是实在扛不动‘无限责任’的大山。”

  要让班主任重拾热情,首先得给“责任”划条清晰的边界。班主任的核心职责是“育人”,不是“全能管家”。浙江慈溪建立“进校园”活动审批清单,把非教学事务挡在校门外;湖南省岳阳县厘清班主任职责边界,开展专项减负整治——这些做法抓住了关键:只有把“填表留痕”“会议扎堆”“家长过度诉求”等额外负担剥离出去,让班主任回归“关注学生成长”的本位,才能让他们静下心来做教育。试想,当班主任不用再为无关会议奔波,不用再为繁杂表格熬夜,就把更多心思花在班级管理、学生引导上,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

  光“减负”不够,还得让“付出”配得上“回报”。让优秀班主任受表彰、被尊重;让津贴补贴不打折扣、职称晋升有倾斜。当班主任的每一份付出都能被看见、被认可,“愿意当、主动当班主任”的氛围才能慢慢形成。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灯”,也是教育质量的“压舱石”。当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当班主任,受损的不仅是班级管理,更是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破解班主任之“困”,既需要各地落实好“减负清单”,把“无限责任”变回“有限职责”,也需要完善“激励机制”,让“育人者”有尊严、有奔头。唯有如此,才能让班主任重新拾起职业荣光,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

  (邓随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