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马肉充驴肉,是“危”也是“机”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及其衍生产品曾是餐桌上的重要角色,然而这一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味如今面临危机。由于养驴繁殖慢、成本高、利润薄,导致我国目前出现了“牛马都不缺,就缺驴”的窘况。而随着驴产品价格不断上涨,部分诚实守信的店家甚至直接把店内商品变更为“马肉火烧”。而个别无良商家则通过伪造驴肉纹理、添加驴肉香精等手段,将马肉冒充驴肉销售。
数据显示,早在1990年,我国驴存栏量超1100万头,约占全球四分之一。但到2015年便减少到了不足400万头,到了2023年就仅剩下约146万头,目前总存栏量仍在持续下降中。“物以稀为贵”。个别无良商家便打起了以马肉冒充驴肉进行销售的主意。仅2025年就发生了北京某餐饮有限公司以马肉冒充驴肉制作驴肉火烧、晋城市城区某牛羊肉批发店以生马肉冒充驴肉销售给商户等多起驴肉造假案件。
我国目前出现较大驴存栏缺口,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农业机械的普及,牲畜劳作逐渐被替代,农民养驴的积极性降低。其次,相比其他家禽家畜来说,驴的生长周期较长,这个周期远远长过鸡鸭鹅甚至是猪和羊;驴的繁殖周期也很长,一年通常只能产一胎。此外,驴很容易生病也是造成农户养驴欲望降低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驴产品的供需矛盾,导致驴肉造假乱象频发。而检测技术滞后、溯源体系断裂、处罚力度不足等多重监管漏洞,也给了驴肉造假者可乘之机。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某种角度上说,“缺驴”危机也是国内驴业振兴的一个契机。目前国内如内蒙古、辽宁、甘肃、新疆等地出台扶植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养驴户和企业积极性,驴业正在逐步复兴与壮大。与此同时,中国畜牧业协会协同驴业龙头企业,与中亚、南美等养驴国家开拓“海外牧场”,在合理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加大国际市场驴产品引进力度,以平衡国内供需矛盾,推进中国驴业市场健康发展。
驴肉制品的复兴,既是对传统餐饮技艺的守护与传承,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餐桌需求的具体行动。真正的美食复兴,不在于复刻旧时光,而是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们期待“驴儿归来”,这不仅丰富了百姓餐桌,更是文明延续的生动写照。
(王同文 许华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