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演唱会上剑拔弩张?文明观演需“补课”
“你坐下来!”“这是摇滚区!”近日,长沙五月天演唱会现场的争执声,戳中了观演文化的痛点。一场本该共鸣的音乐盛宴,愣是变成剑拔弩张的“立场之争”,说到底,是公共空间里的礼仪共识出了偏差。

观演礼仪从不是“一刀切”的教条,而是艺术形式与观众需求的适配。就像京剧名角唱到“嘎调”时,戏迷的喝彩是最好的互动;维也纳音乐厅里,静默聆听是对乐章的敬畏。五月天演唱会快歌居多,摇滚区“快站慢坐”的惯例,本是粉丝与舞台的默契。可后排“路人粉”的“坐着看”诉求,也并非无理取闹——花钱买票的权益,不该被视野遮挡轻易消解。这矛盾恰如一面镜子,照见粉丝“沉浸式互动”与路人“舒适观看”的需求鸿沟。
解决问题的钥匙,藏在“彼此尊重”这四个字里。古人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放在演唱会现场同样适用。前排粉丝不妨多些体谅,看到后排起身张望时稍作示意;后排“路人”也可提前做些功课,了解不同区域的观演习惯。宁夏贺兰县的西夏啤酒星空音乐节就很有启发——2024年那场演出吸引近2万名乐迷,却鲜有冲突,靠的正是主办方的精细安排与观众的相互包容。尊重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像齿轮一样相互咬合,才能让现场氛围良性运转。
主办方的“提前铺路”,比事后调解更管用。网友提议的“设置站立区”,抓到了问题的要害。银川览山音乐季的做法值得借鉴:不仅有精准的人流疏导,还准备“宠粉礼包”兼顾细节,收获大麦9.6的高分评价。如果演唱会能明确划分互动区与静赏区,提前用短信、现场广播讲清规则,就像给观众送上“观演说明书”,很多矛盾能从源头避免。毕竟,规则越清晰,彼此的边界感就越强,尊重也越有依托。
从更大视野看,观演文明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缩影。一场演唱会吸引的不仅是本地观众,2024年西夏啤酒星空音乐节的区外乐迷占比就达57.5%,陕西游客更是超过40%。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的不仅是音乐,更是城市的文明温度。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每个人的观演言行,都在为城市文化名片“添彩”或“减分”。
站着嗨不代表没规矩,坐着看也不等于缺热情。演唱会的核心是音乐带来的共鸣,而非立场的对抗。补好文明观演这场“礼仪课”,既需要观众多些换位思考,也需要主办方做好规则兜底。当每个人都懂得在热情中留一份体谅,在安静中存一份包容,音乐才能真正穿透人群,抵达每个人的心底。这,才是演唱会最该有的模样。
(邓随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