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10-06 05:23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其影响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多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对此作出重要部署。大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既能满足银发群体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发掘经济新动能。

  截至2024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887.64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9.72%,人口老龄化处于加速发展期。这一趋势既是严峻挑战,也蕴含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激发内需潜力、重塑社会治理格局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决策部署,要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战略布局,将其作为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制度创新为牵引,筑牢民生基石

  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性工程。针对我省养老服务城乡发展不均衡、优质供给不足、医养衔接不紧密等短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着力破解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一是巩固强化居家社区基础性作用。深入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与舒适度。创新推广“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盘活社区闲置资源,重点发展助餐、助洁、助浴、助急等普惠型服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利用闲置校舍等资源,建设集养老、托幼、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发展互助式养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二是推动养老机构结构性优化与质量提升。优化养老机构布局,重点支持护理型、医养结合型机构发展,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增强兜底保障和失能照护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机构,形成多元供给格局。推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院深度合作,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提升医养结合的紧密度。三是促进城乡区域服务协同发展。在城市,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街道层面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农村,大力发展互助式养老,整合利用农村闲置设施建设集养老、托幼、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四是完善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关爱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对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定期开展探访与帮扶。全面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推动评估结果跨部门互认,为精准落实补贴、适配服务提供依据。同时,探索并完善针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制度。

  ●以产业融合为引擎,做强发展支撑

  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民生工程,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的战略举措。我省生态、文旅、中医药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老龄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当前存在产业链条较短、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活力仍有待激发等短板。一是推动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化融合发展。发挥“中国药都”品牌效应和热敏灸技术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旅居目的地和健康养老服务基地。研发推广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产品和中医药养生服务,鼓励富硒农产品、地方特色食品等产业开发面向老年群体的功能性食品。二是拓展智慧养老产品服务应用新场景。支持智慧养老平台建设,鼓励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适用于家庭、社区、机构的智能养老产品和系统,重点发展智能照护、健康监测、应急呼叫、安全防护等领域。三是创新培育老年产品服务消费市场。结合我省特有的陶瓷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文创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定期举办老年用品博览会、消费季等活动,鼓励发放老年专项消费券,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扩大老年文化服务供给。四是构建支撑银发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研究制定并落实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与政策,将老年产品研发制造纳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重点支持方向。加强老年用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认证工作,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制度活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须持续深化改革,破除制约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专项债券使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养老产业特点的信贷、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推广“政银企”合作模式,探索利用政策性贷款、产业引导基金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长期稳定投入。二是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覆盖养老服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推行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强化信用监管,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和退出机制。推广使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透明化、精细化治理。三是激发人力资源要素活力。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互助养老等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扩大职业院校养老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在职人员技能培训。四是强化政策协同,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相关部门政策统筹,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养老机构税费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扶持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养老机构设立流程,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以智慧赋能为支撑,提升服务效能

  数字化、智能化是提升养老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应对人力资源约束的关键路径。一是建设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省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升级整合,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有关部门涉老数据共享互通。为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一站式服务入口,实现服务需求与供给的高效精准匹配。二是推广普及实用型智能终端产品。围绕老年人安全、健康、生活等需求,鼓励研发推广适老化智能产品,如紧急呼叫设备、智能监测设备、辅助出行工具等。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部署易于操作的智能服务设施,如智能取餐柜等。三是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开展培训辅导,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鼓励企业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保留并优化传统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线下服务。四是强化智慧养老对农村地区的支撑。利用信息化手段延伸城市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到农村。探索发展面向农村老年人的远程医疗、在线咨询等服务。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方便老年人网购消费,推动农产品上行。

  樊宾 谭若愚 周勇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科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