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湘东区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把校园餐烹成放心餐


下埠镇第一小学的食堂,工作人员为学生打菜。通讯员 姚雨婷摄
校园餐事关每一名在校就餐学生的身心健康。萍乡市湘东区一方面紧扣“阳光透明”这一关键,实现从食材源头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另一方面,坚守干净卫生原则,构建涵盖优选、配送、验收、制作等环节的食堂管理体系,全力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食材可溯源
9月28日7时,云程学校食堂后厨,当天的食材已陆续送达。副校长钟珍一边翻看,一边拿起食材闻嗅——这是她作为当天食堂安全总值日的例行检查。“通过看色泽、闻气味、摸手感,判断食材是否新鲜。”检查完毕后,工作人员将各类食材分类放入毛菜筐,包括猪肉、牛肉、活鱼及多种蔬菜。
随后,钟珍把食材放到溯源秤上,摄像头自动识别显示来源:蔬菜来自“阳艳天”,鲜肉来自“吴楚”,干货出自“众利得”……所有这些供应商,均经过湘东区教育局统一招标遴选。
今年5月,湘东区将全区106所学校约5万名师生食堂食材,划分为肉、蔬菜、粮油、禽蛋、调味料、早餐等七大类,全部纳入政府采购。通过专家评审和多部门联合实地考察,最终确定31家中标供应商,各校再从中自主选择配送对象。
湘东区教育局副局长李良宝表示:“我们建立了‘日常监管-月度考核-退出处置’三位一体的动态管理机制。”学校依据考核细则对供应商打分:高于90分为合格,85至90分扣减10%结算费用,低于85分可单方面解除合同。
“头天订货、次日送达,不仅食材新鲜,菜品也更丰富。”李良宝说,以往偏远学校常在校门口小店采购,菜品单一、品质参差。如今根据学生口味和营养需求定菜单,按萍乡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菜篮子”价格定价,早餐5元、正餐8元,实现质价匹配。
食堂卫生整洁
9月28日午餐前,记者佩戴头套和口罩走进下埠镇第一小学食堂。操作间窗明几净,厨师们正清洗设备,一旁的花甲在盐水中吐着泡泡。“学生爱吃花甲,但处理起来很费事,”食堂管理员说,“为确保卫生,我们反复清洗六遍,盐水浸泡两小时。”
“食品安全不仅靠好食材,更靠规范操作。”下埠镇相关负责人洪接文介绍,该镇严格执行《江西省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管理》细则,对食堂员工实行岗前培训,每道工序都有明确规范。如蔬菜须先拣后洗,食材离地离墙存放,刀具、抹布每日消毒等。
家校协同监督
在云程学校食堂入口,墙上贴着每周食谱、食堂收支公示、陪餐安排、满意度调查及食材货源清单等信息。
“以前真没想到孩子在学校能吃这么好。”家长饶娜坦言。起初,她对孩子在校就餐安全心存疑虑,直到加入学校膳食家长委员会,才放下心。
湘东区要求各校成立由教师和家长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并推行陪餐制度、学生监督评分制度,实现“明厨亮灶”全程监控。
8月23日,饶娜受邀参与教育局组织的供应商遴选。她与教育局、市监、纪检部门工作人员一道,实地走访31家供应商。“天很热,跑得累,但特别开心。”她说。每家企业均设有检测室,现场完成农残、瘦肉精、含水量等多项检测,甚至连干辣椒都不放过。
在陪餐日,饶娜和其他家长常走进后厨查看。“生熟砧板、刀具严格分开。”钟珍介绍,学校除每日安排总值日和两名安全员巡查外,食堂操作全程接入省、市、区三级教育部门监控平台。
“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的安全链。”饶娜感慨道。
姚雨婷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红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