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 科技赋能让赣鄱粮仓既稳又优

2025-10-09 04:47 阅读
江西日报

  在2024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中,农业科技成果闪闪发光。从获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长江中下游优质晚籼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到多项一等奖成果,这些奖项不仅是对科研人员的肯定,更彰显了科技对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江西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2024年粮食产量达439.2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这一成绩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助力。贺浩华团队历经18年攻关的优质晚籼稻项目,创新育种指标,创制25个骨干亲本,解决了长江中下游晚籼稻“一短”(粒型短)、“三高”(垩白度高、直链淀粉含量高、糊化温度高)、“一差”(口感差)问题,为“吃得好”提供了品种保障。曹志斌团队的水稻耐热基因研究,选育出耐热优质品种,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稳产增添了底气。

  特色产业升级,科技是关键支撑。陈金印团队的“江西名优柑橘绿色保质保鲜技术”,让井冈蜜柚、赣南脐橙等货架期延长,溢价空间提升;曹华斌团队的生猪健康养殖技术,基于天然植物及其活性物质在生猪健康养殖中的产业化应用,减少了抗生素使用,既保障了“肉盘子”安全,又提升了养殖效益。这些技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推动江西特色农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绿色发展,科技是重要路径。江西农业科技获奖成果贯穿着绿色发展理念。黄仁良团队培育的“赣菌稻1号”,是国内首个携带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的水稻新品种,在化肥总量减施25%的条件下实现增产8%。而红壤改良技术的集成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南方红壤区土壤质量,提升耕地生产力。从水稻共生基因克隆到红壤改良,科技让农业生产更可持续,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赣种强芯”种业提升工程的实施。2024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位居全国前2。

  这些获奖成果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期待江西农业科技工作者继续扎根赣鄱大地,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省贡献更大力量。

  陈化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