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壮群蓄势能 数字绿色双加持 九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渐入佳境

2025-10-09 04:47 阅读
江西日报

  本报九江讯 (全媒体记者尹晓军、周亚婧)近日,在九江石化产业园,九江石化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加速推进,首批超限设备——分离塔顺利抵达施工现场,总体进度完成约27%。该项目计划明年10月投产试车,下游PTA、PET项目同步推进,一条“炼油+芳烃+PTA+PET+终端产品”全产业链正在长江沿岸加速成形。这也是九江市向新而行打造临港型区域制造业中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出的稳健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九江而言,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九江市深化落实全省“1269”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制造业“9610”工程,锚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三大路径,着力构建体现九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2024年,该市新增百亿企业4家,总数达到7家;新增千亿产业1个,总数达到2个;新增千亿园区1个,总数达到2个。

  江西心连心二期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国能神华九江电厂二期工程3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大湖塘钨矿、武山铜矿等项目有序推进,蓝星星火凤凰、瑞奇碳纤维等项目建成投产,使得九江市传统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根基更加稳固。投资100亿元的天赐锂电材料延链补链、巨石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益科技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新兴产业动能强劲,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今年营收有望突破1000亿元,九江市过千亿元新兴产业将达到3个。

  九江市坚定不移走强链壮群之路,扎实推进制造业攻坚行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十百千万”工程,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提能升级的重要举措,强化跟踪调度和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同时,建立专业化“小巨人”孵化、“专精特新”培育、“小升规”扶持等分类培育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壮大头部链主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入规上市企业。1月至8月,该市新增规上企业82家,总数达2483家。

  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九江市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倍增与能级跃升,“一产一案”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一群一策”出台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计划。此外,积极谋划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航空和人工智能“4+1”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新赛道,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持续动能。彭泽天红核科技反应堆主厂房工程全面推进,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加速器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上海重塑能源氢燃料电池等项目有序推进,未来产业赛道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培育迈出坚实步伐。

  如果说结构优化是九江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功,那么数字化转型就是功力的“放大器”。政府搭建平台、服务商提供方案、企业唱主角的“1+1+N”模式,让数字的门槛大大降低;405名“数字专员”奔走于车间厂房,成为推动企业“上云用数”的使者……九江市坚持分级分类推进、标杆示范带动、破难机制创新,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市“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超5万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家,国家级5G工厂15家,30户企业获评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2024年,九江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九江市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加快布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和现代产业学院“一集群六平台”建设。同时,着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2024年,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75家,获批科技领军及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6家,获批种子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80家。

  绿色低碳成为九江新型工业化的鲜明底色。该市以政策体系为支撑、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以资源循环为突破,构建全链条绿色制造发展模式,先后出台《九江市绿色制造优化提升专项行动计划》《九江市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联合国家节能中心对84家高耗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工厂40家、省级绿色工厂81家,国家绿色园区2家、省级绿色园区10家,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