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扇子哥”不追究责任,是对善意的珍视与保护

2025-10-09 09:39 阅读
大江网

  近日,南昌“扇子哥”发视频还原自己被误打的经过。10月1日晚,江西南昌秋水广场附近,国庆烟花晚会结束后,因天气炎热而光着膀子的他,手持折扇被误认为要持刀行凶,呼喊走散的外甥名字被误听为“宰了你”,被群众当街制服交给警察。对于这一乌龙事件,“扇子哥”表示,不会追究任何人的责任,还要请热心群众吃南昌拌粉。

  这顿“误打”,打出了市井百姓最朴素的正义感。想想当时场景,听到疑似暴力言论,那些素不相识的路人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果断出手。这份“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源自深植于我们文化血脉中的侠义精神,更是现代公民责任感的生动体现。虽然闹了乌龙,但那份守护陌生人的初心,值得珍视。

  “扇子哥”的宽容,更是给社会善意留下了宝贵的“呼吸空间”。平白无故挨了打,换谁都会委屈,但他选择了理解与包容,看到了众人行动背后的善意本质。这种“以德报怨”的选择,在当下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当善良遇见宽容,就能碰撞出最温暖的火花。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面对紧急情况时犹豫不决,不是缺乏勇气,而是担心判断失误带来麻烦。见义勇为往往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确实难以保证每次判断都精准无误。“扇子哥”的宽容,恰是为社会善意的生长培厚了土壤,传递出温暖而坚定的信号,这个社会珍视每一份挺身而出的初心,理解善意行动中难免的失误。

  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些热心群众也值得我们点赞。在“扶不扶”“救不救”偶尔还会成为讨论话题的今天,他们用行动给出了响亮回答:该出手时必出手。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义勇,正是涤荡社会风气的清流。

  其实,整件事最打动人的,是其中蕴含的“双向体谅”——出手者出于公义之心,受误解者存包容之量,这两者共同构成善意的循环。我们的社会,既需要路见不平的勇者,也需要宽厚包容的仁者。当勇气与宽容相遇,即便起始于误会,也能成就美好结局。

  一碗寻常的南昌拌粉,在此刻被赋予了不寻常的意义。它不再只是地方小吃,而是已经成为化解误会的桥梁、连接心灵的纽带。这碗南昌拌粉,盛满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也盛满了普通人之间最可贵的情感。

  “扇子哥”手中握着的只是一把普通的扇子,但这把扇子,扇走的是夏日的燥热,扇来的是社会的温情,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依然有人愿意为陌生人挺身而出,依然有人能以宽广胸怀,化干戈为玉帛。每一次善意的传递,每一次宽容的理解,都是文明大厦的一块基石。愿这样的故事,能唤醒更多人心中的善意与勇气。只有当善良与宽容成为社会共识,我们的世界才能真正充满温暖与光明。

  (李 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