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结账时手动改价?必须让法律及时“动手”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广东连州一家牛杂店吃饭,结账时感觉价格偏高,核算发现总价与墙上价格表对不上,提出疑问后,店家居然直接拿笔在墙上改菜品价格。10月8日,有记者从连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经核查,该牛杂店经营场所内有公示商品销售价目表,但未提前告知消费者国庆节期间价格上涨的情况,目前已责令其退回该消费者多付的价款50元,并处以3500元罚款。

消费者结账时发现实际价格与价目表不符,质疑后店员竟拿笔涂改墙上价目表;面对投诉,店家还态度嚣张。这场看似微小的消费纠纷,实则暴露了部分商家的诚信缺失,更印证了一个道理:面对“坐地起价”的乱象,必须让法律及时“动手”,才能守住消费者的权益底线。
店家的行为绝非“小过错”,而是触碰法律红线的恶意侵权。经营者应当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更不得随意变更价格。这家牛杂店不仅未提前告知“国庆涨价”,反而在消费者质疑时临时涂改价目表,试图将“违规涨价”伪装成“标价失误”,这种“先消费后改价”的操作,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双重侵犯。当消费者要打12345时,店家那句“你打吧”的嚣张回应,更凸显出其对消费者权益和市场规则的漠视。
从监管层面而言,当地相关部门的快速处置值得肯定,但这起事件也暴露出基层市场监管的“盲区”。店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违规,或许正是心存“侥幸”:认为小餐饮店监管宽松,即便被投诉也能“大事化小”。此次3500元罚款与退款的处置,虽及时制止了违法行为,但要杜绝此类乱象,还需更长效的监管机制。
一家牛杂店的“改价风波”,折射出的是市场秩序与消费权益的大问题。“明码标价”看似是商家的基本操守,实则是市场公平的重要基石;“依法维权”不仅是消费者的权利,更是守护市场环境的责任。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一面镜子,既让商家看清“违规必受罚”的底线,也让更多消费者明白“维权不可少”的意义。唯有法律、商家、消费者三方合力,才能彻底斩断“现场手动改价”的手,让消费市场真正回归公平与透明。
(郭宝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