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且将砥砺许国运,爱国之志吾辈承

2025-10-10 10:25 阅读
大江网原创

  江西萍乡湘东区东桥镇东桥村的深山里,汤春梅和丈夫张常琪一家三代接力升旗三十七载,1.3万余次的起落间,五星红旗成了最动人的精神坐标。这不是刻意的表演,更非空洞的仪式,而是普通百姓用岁月书写的爱国答卷。(详见→深山里的国旗,小院中的大爱

▲农家院升旗现场。姚雨婷/摄

▲汤春梅仔细整理一面面褪色的国旗。姚雨婷/摄

  没有先烈牺牲,哪来今日炊烟?爱国是刻在骨子里的感恩记忆。东桥镇曾走出100余名烈士,年纪最小的仅15岁,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张常琪、汤春梅夫妻二人垒石为基、砍竹为杆、绣布为旗,这质朴却虔诚的举动,正是对“终当移孝作忠臣,为我国家扶厄运”的生动诠释。当别人嘲讽“大山沟升旗谁看见”,他们用坚守回应:爱国从不需要观众,只需要铭记。

  爱国是融入日常的行动传承。张常琪不仅升旗,更出钱修公路、建凉亭方便乡邻;两个儿子参军入伍,孙女6岁便参与升旗,如今还向同学分享国旗故事。这恰印证了“爱国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在日常点滴”的道理。从“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家国情怀从来都是在言传身教中延续。这面国旗的接力,正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鲜活注脚。

  爱国是聚沙成塔的民心凝聚。从最初只有家人在场,到村民自发聚集、孩童学着敬礼,这面农家院的国旗渐渐成了全村的精神纽带。爱国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宏大叙事”,而是普通人“脚踏实地做好小事”的沉默坚守。旗杆换了十来根,国旗换了40多面,汤春梅一家用37年的光阴证明,平凡人坚守初心,就能汇聚成强国兴邦的磅礴力量。

  三十七载寒来暑往,红旗依旧鲜艳;三代人接力传承,情怀愈发醇厚。

  这面深山里的国旗告诉我们:爱国可以是教师讲台的谆谆教诲,也可以是农民田间的默默耕耘,更可以是一家三代日复一日升旗的举动。且将砥砺许国运,爱国之志吾辈承,当千万个这样的小家把家国情怀融入日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