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让“阳光就业”照亮每一个奋斗的梦想
近日,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正式启动“阳光就业”行动,计划年内实施就业帮扶不少于25万人、提供就业服务不少于100万人次。活动重点面向2025年离校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同时兼顾转岗待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灵活就业人员等就业群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阳光就业”行动,犹如一缕和煦的阳光,为众多求职者照亮前路、送去温暖。这项行动不仅是一组庄严的数字目标,更是一份写满温度与力度的民生答卷。
“阳光就业”,精准在目光向下、关怀到人。此次行动将目光精准投向2025年离校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同时兼顾转岗待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等多重群体。这充分体现了政策“靶向发力”的智慧——既关注着即将步入社会、亟待指引的“新鲜人”,也牵挂着在职场转型中摸索、在生活压力前坚守的“奋斗者”。这种全覆盖、多层次的关怀,确保了就业支持的阳光雨露能够洒在最需要滋润的土壤上,让帮扶真正惠及每一个关键环节。
“阳光就业”,高效在资源整合、服务到手。行动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依托工会与人社部门的强强联合,汇聚政策宣介、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服务资源。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巧妙借力数字化平台,通过“职工之家”App的“就业帮扶”专区,将传统的就业服务升级为触手可及的“云帮扶”。求职者轻点手机,即可提交申请;意向的工会根据需求,精准提供服务。这种“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效率,让温暖助力能够“一键直达”。
“阳光就业”,深远在授人以渔、希望在握。行动所提供的,远不止于一个岗位。从技能培训到就业见习,它旨在提升求职者的内生动力和长期竞争力,是名副其实的授人以渔。这启示我们,解决就业问题,不仅要解决“一时之需”,更要谋划“长远之策”。通过赋能个体,帮助他们筑稳职业发展的根基,才能真正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阳光就业”,名字本身就寄托着照亮前程、带来希望的深意。我们期待,各地各部门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执行力,将这项充满温度的行动落到实处,细化为千千万万个具体的帮扶故事,让“阳光就业”照亮每一个奋斗的梦想,让政策的阳光真正转化为劳动者脸上的笑容,共同汇聚成稳定就业、保障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也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阳光就业”行动,如其名所示,意在用政策的阳光驱散求职路上的迷雾,用精准的服务温暖每一颗努力奋斗的心。我们期待,各地各部门能扎实落地各项举措,让这份国家的温暖承诺,化作每个人手中实实在在的机遇,共同照亮更加光明的职业前程。
(彭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