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凤薪火基层行”——传经送宝促提升,医德医风润人心
大江新闻讯(通讯员邹粤)近日,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德凤薪火基层行”活动持续开展,在全院范围内掀起学习热潮。活动由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老师带队,深入临床一线,分享志愿服务心得与外出学习成果,目前已覆盖28个科室、惠及600余名职工,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医院爱心模范榜样,邹德凤老师结合自身多年志愿服务经历,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一个个暖心案例生动诠释医者担当,让职工深刻体会“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同时,她还将郑州大学第一、第五附属医院的学习成果倾囊相授,围绕康复前沿技术、科室管理、医患沟通等内容,结合康复、肿瘤、神经、心血管等科室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现场互动积极,反响热烈。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交流的“取经之旅”,更是一场医德医风的“精神洗礼”。邹德凤表示,医德医风是医疗行业的灵魂和医院发展的基石,医务工作者既要锤炼精湛技术,也要涵养高尚情操,始终以爱心和耐心服务每一位患者。职工们纷纷表示,将以邹老师为榜样,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强化医德修养,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德凤薪火基层行”活动仍在持续开展中。下一步,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动医疗技术与医德医风“双提升”,以更扎实的医疗服务守护人民健康,让“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在康复领域熠熠生辉。
青年医护人员课后感
朱挺德(全科医学科医生)
邹老师的分享远不止于见闻的复述,更是一次初心的唤醒与经验的传承。她结合自身深厚的服务积淀与外出学习的深刻体悟,带来了引人深思、紧贴老年照护实际的内容,为科室医护人员注入了宝贵的知识养分。作为一名青年从业者,我将以她为榜样,在未来的工作中,既要精进专业、促进协作,更要永葆爱心、深耕服务,以切实行动传递老年医学的温暖与担当。
王娜(康复治疗中心治疗师)
邹老师的讲课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作为康复治疗师,日常专注于治疗,而志愿服务能让更多人了解康复知识,点燃他们的希望,这和治疗工作同样重要。它拓宽了康复服务的维度,能让更多人受益。今后,我希望能多参与志愿服务,把专业知识传递出去,用另一种方式为患者的康复助力。
邱政霓(检验科检验师)
邹德凤老师聊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这让我格外有共鸣。以往在检验科工作中,总觉得我们是“幕后”角色,只需精准出具检验报告即可。但听完授课才更清晰地意识到,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病,检验数据不仅是诊断依据,更要贴合他们的身体状况,比如部分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检验时需更关注样本采集的时效性、数据解读的全面性,才能为临床制定老年照护方案提供更精准的支撑。
李婷(呼吸科护士)
邹老师没有讲高深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护理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护理工作的另一种境界。她让我们明白,志愿精神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护理内涵的自然延伸;不是刻意的表现,而是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次护理操作的自觉践行。
陈思琪(综合康复科护士)
邹老师提出的“志愿服务是双向治愈”让我感触良多,她提到曾因高强度服务感到疲惫,却在看到困境儿童通过她捐赠的护具站立了起来后,瞬间找回了坚持的意义。未来,我会以邹老师为标杆,把志愿服务的温度融入每一次康复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