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路线图” 架起“连心桥”——我省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纪实
攥着泛黄的合同,37岁的孙先生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6年前,他的公司承建了一个乡镇农业建设项目,项目完工3年,却因工程变更手续问题,结算评审报告“卡壳”,150万元工程款迟迟结不了。孙先生数次反映,都是石沉大海。今年6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走进了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没想到,这次真是走对门了——窗口人员细心听完,甄别诉求合理,随即纳入“一件事”闭环管理,进行跟踪问效。没想到,一个月后,拖欠已久的150万元工程款便顺利打进孙先生的账户。接到电话回访时,他声音哽咽:“以前真不知道找谁,要等多久。现在,按‘条条框框’办,真管用!”
孙先生说的“条条框框”,正是我省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结出的硕果。从摸不着门到事有人管、一管到底,全省信访工作以法治化为突破口,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今年以来,全省初次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达99.97%,按期办结率达98.93%,重复访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
如今,全省信访部门正借力法治化的春风,架起一座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让群众的每一个合理诉求,都找到依法解决的归途。
理念之变:不仅“有人办”,更要“依法办”
“信访工作法治化,首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省委信访局局长王建华一语中的,“我们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信访问题,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信访工作,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思想的破冰,带来行动的突围。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成为我省信访工作最鲜明的导向。
浮梁县63岁的何大爷对此感受真切。今年6月,他因村里排水不畅导致家中积水向信访部门求助,体验和以往大不相同:诉求被详细登记、精准转办。依托“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高效调度,镇村干部迅速上门勘察,核实后几天便启动了水沟修复,一个月便顺利完工。“真快!办了实事!”何大爷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高效率,得益于我省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积极探索——推行“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全链条法治化,在全省开展“智能直转+全流程闭环管理”改革试点,借助智能化手段,初次信访事项一键转到有权处理的单位,有效避免人为干预、推诿扯皮;全程跟踪督办,消除“中梗阻”,确保信访事项“件件有着落”。针对存在职能交叉的信访件,还建立了“双交办”“地域+领域”协同、“提级办理”等机制分类施策。
如今,在江西,群众从踏进信访大门起,其诉求便进入了依法解决的“快车道”。法治,正成为解开信访难题的“金钥匙”。
路径之新:既要“治标”,更重“治本”
群众利益无小事。“事要解决”,始终是我省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房地产“烂尾”、问题楼盘“办证难”、农民工被欠薪……这些难啃的“硬骨头”,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关乎社会稳定。我省信访部门迎难而上,以法治为钥发起攻坚。
吉安市民罗先生曾遭遇堵心事:合同交房期过了一年多,交房却遥遥无期。直至今年7月,事情出现转机:省委信访局接到该信访事项后,按照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有关要求予以督办,当地包案领导迅速召集城建部门、开发商、施工方现场“解题”,实质性推动验收进程。“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罗先生和其他业主终于看到了希望。
这只是全省信访系统聚力攻坚的一个缩影。去年9月至今年8月,一场围绕商品房逾期交付和不动产登记信访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攻坚战在全省开展。省委信访局牵头,住建、自然资源、法院等多部门攥指成拳,依法打通堵点,效果立竿见影:相关群体信访量下降超四成。面对欠薪顽疾,全省信访部门亮出“快反利剑”,依法健全处置机制,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实现“个案办理”带动“类案化解”,为劳动者筑起坚实的权益防护堤。
对于部分久拖不决、反复上访的疑难案件,省委信访局更是拿出啃“硬骨头”的韧劲,调精兵、施良策,综合运用情理法等手段“精准滴灌”,成功化解。
法治攻坚,拳拳为民。江西正以行动证明:“硬骨头”再难啃,只要心系群众,法为依归,终可解民忧、纾民困。
人心之暖:既有“态度”,更显“温度”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全省信访部门始终坚守为民情怀,努力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针对个别群众诉求不合理、反复缠访闹访的行为,则态度鲜明,坚决依法处置……法治的刚性与服务的柔性完美融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信访的秩序和温度。
如今,干部下访代替群众上访,已成为常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心系群众、直面难题:残疾儿童救助、快速路噪音扰民、危房除险……桩桩件件、直抵人心。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参与接访下访,共接待群众超过2.2万批次4.3万人次;省直单位117名厅局长坐镇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倾听群众呼声,共接待群众571批次1267人次。
力量向下汇聚,问题在一线化解。省委信访局领导每月定期下访接访,遇到重点信访件,及时研判调度、实地核查督导。“群众诉求有时表达不清,我们上门听、现场看、当面解,既能精准破题,也能让信访人感受到我们的重视和诚意。”省委信访局副局长甘贤武表示。
金溪县的黄大妈和邻居章大爷家因为门前“三分地”,脸红脖子粗地僵持了4年多,为了反映这事,她腿都跑软了,心也凉了半截。前不久,经过信访调解,两家人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
服务的温度,更浸润于细微。在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舒适的候访区、暖心的饮水点、便捷的书写台,工作人员一个微笑、一杯热水、一声问候,于无声处抚平焦虑。
法治为纲、民心为向。每一次释法明理,每一处温情细节,都在不断夯实着和谐之基,累积着群众心中的获得感。“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在这条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道路上,江西目标清晰、步履坚定、未来可期!
赵波 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珊珊 熊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