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江西乐安“小竹笋”,何以撬动“大世界”
来自江西乐安的竹笋,正在上演现实版“破圈”大戏。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届“从良种到美食”全球展览的聚光灯下,乐安竹笋作为江西省唯一参展的农产品惊艳亮相,不仅让世界尝到了赣鄱大地山野珍馐的鲜甜,更一举拿下意大利客商622万美元的订单。
这不是简单的农产品出口,而是一场关于乡土味道与全球味蕾的精彩对话。

那么,乐安竹笋何以撬动“大世界”?答案藏在乐安40万亩竹林的绿浪里。这里年产鲜笋30万吨,却曾面临“弱、小、散”的成长烦恼。转变的钥匙,在于一场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的产业革命。
当国家级龙头企业牵头,联合4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和19家种植大户组建产业化联合体,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全流程开始握指成拳,就不再是“提篮小卖”,而是现代农业的标准化作战。
在乐安,竹笋早已不是简单的山货。3个竹类组培实验室、3个林竹产业监测中心、2个省级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及江西乐安竹笋科技小院的成立,让竹笋经历了“科技洗礼”。
的确,从清水竹笋到开袋即食的即食小笋,100多个系列产品的研发背后,是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持续攻坚。农业不再靠天吃饭,而是与实验室数据、市场需求深度绑定。
数据无言,但最有说服力:17.92亿元的品牌价值,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24.3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这些闪亮标签共同讲述着一个品牌成长的故事。

如今,乐安竹笋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19家竹笋加工企业、200余家电商企业共同撑起了超30亿元的加工业总产值。乐安竹笋的旅程生动诠释着,只要品质过硬、品牌响亮,深山美味也能站上世界餐桌。
更为关键的是,乐安竹笋的出海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鲜活样本。农业转型升级不需要推翻重来,而是要善于在传统中发掘新价值;农产品“走出去”不靠低价竞争,而要依靠科技赋能和品牌塑造。
每一口鲜笋,都在向世界讲述着赣鄱大地的山水、技艺与创新故事。当意大利人的餐桌上飘起乐安竹笋的香气,这不仅是商业的成功,更是文化交流的胜利。
从乐安到罗马,小小竹笋的环球之旅刚刚开始。可以预见,更多赣鄱大地乡土美味,正循着这条道路,让世界品尝到一个更加立体、丰富的江西味道。
(谢丹玲 董文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