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千年瓷都景德镇,缘何再成“世界焦点”
一城瓷韵,千年风华。金秋十月的景德镇,因2025陶溪川春秋大集(秋集)的举办,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场从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在焕新后的陶溪川宇宙瓷厂和为民瓷厂盛大举行的文化盛宴,早已超越集市本身,是瓷都用文化串起产业、交流、民生的生动实践,藏着传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密码。

遗产焕新,“工业锈带”变“文旅秀带”。老厂房从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文化传承的“富矿”。大集主场迁至最新改造的为民瓷厂,将闲置工业遗产打造成文创街区,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活体现,不拆烟囱、保留窑炉,却通过空间重构注入文旅活力,让“工业锈带”长出新经济。这种“修旧如旧更用心用新”的改造,既守住了城市记忆,又拉动了就业消费,为全国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景德镇方案”,让老遗产真正惠及民生。

文明互鉴,“民族瑰宝”遇“世界精彩”。文化传承从不是闭门造车,开放包容才是活水源头。大集汇聚42国艺术家、1000名创作者,侗族大歌与先锋舞剧同框,非遗手艺与国际创意碰撞,实现了从“展示”到“互鉴”的升级。这不是简单的文化堆砌,而是“民族的”与“世界的”双向奔赴:青花瓷借国际创客走向全球,异域灵感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意。这种交流让市民在家门口触摸世界,更彰显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特质。

产业破圈,“老手艺”对接“新消费”。传统手艺要活下去,就得跟上年轻人的脚步。大集设立二次元手作社区,让陶瓷手艺遇上“谷子经济”,正是踩准了Z世代情感化、圈层化的消费需求。青年创客将二次元元素与陶瓷、纺织等传统手工艺结合,开发出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潮流的产品,为传统产业开辟了全新市场赛道。这种融合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通过“创作-展售-消费”的完整链条,让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非遗传承打开新赛道。
全民共享,“艺术盛宴”成“城市嘉年华”。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参与。万窑点火、花车巡游等活动打破“观演隔阂”,让市民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既增强了归属感,也提升了体验感。全民瓷博,全城狂欢,大集用沉浸式体验让艺术融入日常,让瓷都的活力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传递得开。

一场春秋大集,半城烟火,满目生机,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盛会。陶溪川春秋大集热闹的背后,是遗产活化的智慧、文明互鉴的格局和产业创新的勇气。窑火照古今,创新无止境。它让老厂房重新呼吸,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让老城市焕发青春。
景德镇的探索告诉我们:文化传承,不在“守成”,而在“创生”;城市更新,不在“换脸”,而在“通脉”。当一座城愿意俯身倾听年轻的心跳,敢于让传统与潮流“碰撞出火花”,那它就永远有“窑火不熄”的底气。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