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千年瓷都何以成为文明互鉴“会客厅”
10月19日,“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在江西景德镇开幕。当来自意大利、土耳其、俄罗斯等国的市长们齐聚一堂,为陶瓷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建言献策时,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正以独特的姿态,成为全球文明对话的鲜活舞台。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瓷器商船,到如今汇聚50多个国家艺术家的创作热土,景德镇的蜕变,藏着文明互鉴的中国密码。

文明的“会客厅”,首先要守得住根脉。景德镇的底气,在于把千年窑火熬成了文化底色。别的城市是陈列文物,这里的陶瓷文化却活在街巷里——老匠人在古街区挥汗拉坯,年轻人用新技法演绎传统,连城市景观都浸润着瓷土韵味。这种“活态传承”让文化有了温度,也让各国访客看得见历史、摸得着技艺。正如古语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景德镇没有把传统当古董供奉,而是让千年技艺成为文明交流的通用语言,这正是其能吸引世界目光的根本原因。
开放的姿态,是“会客厅”的迎客之道。曾几何时,景德镇瓷器靠商船跨越山海;如今,这里已与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架起桥梁,全球旗舰店让瓷韵飘香世界。更难得的是,这种开放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土耳其“瓷都”想借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意大利市长要借鉴文化转化经验,俄罗斯城市渴求破解人才断层难题。景德镇用陶瓷搭台,既卖出了产品又交流了理念,既展示了中国技艺又吸收了世界智慧,完美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理念。
创新的活力,让“会客厅”常聚常新。如果说传统是景德镇的骨架,那么创新就是它的血脉。今年的瓷博会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参展,700多家商户带来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创意碰撞。老窑口能做出现代审美瓷器,外国艺术家能在瓷坯上绘出异域风情,线上交易让千年工艺对接年轻市场。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像釉料与瓷胎的结合,让古老技艺在交流中焕发新生。韩国公州市前市长看到的青年活力,吉尔吉斯斯坦代表提及的品牌联名,都是创新赋能文明互鉴的生动注脚。
文明互鉴的深度,终究要落到人的联结上。景德镇的魅力,在于它让文化交流从“官方会面”变成“民间握手”。5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常驻于此,游客能亲手参与制瓷,匠人可与外国同行切磋技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打破了文明隔阂,让理解变得具体可感。就像俄罗斯官员为人才断层求助,中国匠人毫无保留分享经验,这种基于尊重的互助,远比空洞的对话更有力量。这恰是全球文明倡议的题中之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从“一瓷一器”到“一城一世界”,景德镇的故事告诉我们:文明“会客厅”不需要刻意装点,守住根脉就有底气;不需要强行推销,开放包容自会吸引宾客;不需要追求猎奇,创新发展就能保持活力。当千年窑火遇上世界目光,当传统技艺对接现代需求,景德镇正在书写的,正是文明互鉴的生动篇章。
这座瓷都的未来,一定会继续以瓷为媒,让更多文明在这里相遇相知,让“和而不同”的智慧照亮更多城市的发展之路。
(邓随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