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卢浮宫“安全盾”为何如此脆弱

2025-10-20 15:44 阅读
大江网

  一场精心策划的抢劫,打破了卢浮宫以往的宁静,短短7分钟内,9件拿破仑时期的珍贵珠宝被盗,这座艺术圣殿的安全神话瞬间破灭。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上午,位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发生重大持械抢劫事件。数名蒙面嫌犯从塞纳河一侧施工区闯入,利用升降电梯进入阿波罗画廊展区,打碎玻璃后盗走多件藏品。法国内政部长洛朗·努内兹证实,嫌犯盗走了极其珍贵的珠宝,作案过程仅持续约7分钟。世界顶级的艺术圣殿,为何被几个贼轻易撕开了口子?这起劫案再响警钟:艺术圣殿的安全防线何以脆弱至此?“安全神话”为何破灭?

▲巴黎卢浮宫

  卢浮宫的“安全神话”,早就在施工区的缺口处露了怯。卢浮宫,这个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在一场仅仅7分钟的闪电抢劫中暴露了其脆弱的一面。嫌犯从塞纳河一侧的工地闯入,借着升降电梯直抵阿波罗画廊,打碎玻璃就把宝贝拿走。这套操作行云流水,哪像闯龙潭虎穴,倒像逛自家后花园。他们动作干净利落,目标明确,显然是经过了周密策划。法国内政部长说这暴露了法国博物馆体系“较大安全脆弱性”,这话够委婉,说白了就是安防的“窟窿”比装珠宝的玻璃柜还大。要知道,卢浮宫每年接待数百万名游客,光门票收入就不是小数目,可花在“看大门”上的心思,显然没跟上。所谓的“安全盾”,关键时刻成了一戳就破的纸糊玩意儿。

  文物劫难,历史伤痕难以愈合。这已经不是卢浮宫第一次遭遇盗窃。历史上最著名的是1911年《蒙娜丽莎》不翼而飞,两年后才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被找到。2017年枫丹白露宫中国馆被盗,2021年奥赛博物馆名画被抢,每次出事都喊着“加强安保”,可雷声大雨点小。就像这次卢浮宫,施工区本是安防的重点盯防处,却成了贼的“绿色通道”;升降电梯该有层层权限,却让歹徒畅通无阻。这哪是“偶然失手”,分明是制度上的“懒政”——把“安全”挂在嘴上,却没落实到每个监控探头、每道门禁、每个值班人员的责任心上。

  对博物馆而言,安全就是文物的生命线,这条线松了,再珍贵的宝贝也守不住。文物盗窃不同于普通犯罪,它是对人类共同记忆的掠夺。每一件被盗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叙事。拿破仑时期的珠宝,不仅仅是贵重的宝石与金属,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被盗走的损失,远超出金钱可以衡量的范畴。

  守护文物,靠的不是“事后追赃”的热闹,而是“事前筑牢”的扎实。这次卢浮宫闭馆一天,警方全力追查,可就算把珠宝找回来,安防的裂痕也补不上了。真正的安全,该是施工区有24小时不眨眼的监控,该是升降电梯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权限,该是每个工作人员把“守护”二字刻在心里。就像中国的博物馆,从故宫的“智慧安防”到敦煌的“数字守护”,靠的是科技赋能,更靠的是那份“文物在,责任在”的担当。

  文明从不是躺在玻璃柜里的摆设,它需要有人为它站好每一班岗。卢浮宫7分钟的耻辱,该成为全球博物馆的一堂必修课——别等珍宝被盗了才想起补漏洞,别等信任丢了才想起负责任。毕竟,对文明的守护,慢不得,也错不起。

  (邓随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