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宿舍不是“个人秀场”,流量该有“集体边界”

2025-10-20 15:57 阅读
大江网

  宿舍秒变直播间,灯光取代了日光;流量刷出新天地,喧嚣淹没了书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宿舍当作直播“主战场”,在镜头前追逐流量浪潮。这本是青年探索多元发展的积极尝试,可当直播的声响彻夜回荡,当个人的镜头挤占集体的空间,一场关于逐梦热度与共居温度的博弈,便在方寸宿舍间悄然上演。

▲大学生在宿舍直播。图据湖南日报

  大学生投身宿舍直播,是时代风口的召唤,是青春逐梦的呐喊。互联网的浪潮下,直播成了门槛最低的“舞台”,无需专业场地,不必巨额投入,一部手机就能连接世界;流量经济的催化中,直播成了回报最快的“路径”,展示才艺能圈粉,分享生活能变现,经济独立的渴望在此落地。从校园歌手到游戏解说,从学习分享到美妆测评,大学生在镜头前绽放光芒——这份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对自我价值的证明,本应被看见、被鼓励。

  然而,直播的“热”火,不该灼伤室友的“冷”寂;个人的“星光”,不能照亮他人的“梦乡”。当凌晨的游戏解说声穿透耳塞,当刺眼的补光灯晃过书本,当频繁的互动声打断思考,宿舍早已不是遮风避雨的港湾,而成了喧闹嘈杂的“集市”。有人为追流量熬夜直播,让室友在凌晨的键盘声中辗转;有人为博眼球搞怪整活,让宿舍在夸张的表演里失了秩序;有人为冲热度无视提醒,让共居的氛围在一次次争执中降温。流量的数字在上涨,室友的距离在拉远,这样的“热度”,终究失了温度。

  乱象的背后,是规则的模糊,是边界的失守,是责任的缺位。学校的管理停留在“口头提醒”,既无明确的时间红线,也无清晰的音量标准,让直播行为成了“无舵之舟”;部分学生少了集体意识,把“我的房间我做主”挂在嘴边,却忘了宿舍是“四人同檐、六人共居”的共同体;平台的监管流于表面,只看直播间的人气数据,不顾直播内容是否扰民,让流量至上的歪风吹进了校园。三者的缺位,让宿舍直播从“逐梦窗口”,逐渐变成了“矛盾导火索”。

  破解困局,需要学校划下“硬杠杠”,需要学生守住“分寸感”,需要平台扛起“责任心”。学校当出台明确规定,划定直播的时间禁区、音量底线、区域边界,让管理有章可循;学生当多些换位思考,把“我想播”变成“我们商量着播”,让个人追求不越集体边界;平台当强化审核机制,对扰民直播及时提醒,对违规行为坚决下架,让流量导向回归文明。

  宿舍不是“个人秀场”,流量该有“集体边界”。镜头前的逐梦值得喝彩,但共居时的体谅更该珍视。唯有让直播的热度与集体的温度同频,让个人的追求与他人的权益共生,才能让宿舍既成为逐梦的“小舞台”,也留住温暖的“大后方”。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