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回响 窑火愈旺——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活动侧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相知者,不以万里为遥。
陶瓷虽小,却是连接人类情感、传承文明基因的“世界语言”;城市虽异,却因对美的追求、对共同繁荣的向往而紧密相连。这个金秋,在千年瓷都景德镇,来自欧亚各国的声音汇聚一堂,奏响文明交流的乐曲,振奋人心。
10月19日,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在景德镇开幕。来自意大利、韩国、土耳其、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市长、城市代表,以及国内外文化界、商界人士共计350余位嘉宾齐聚于此,以瓷为媒,共绘文明繁荣新画卷。
与会嘉宾围绕“瓷耀千年 融通四海”主题,聚焦“文旅呈美”“开放促荣”“文明相传”三大议题,分享各自城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实践,为推动文明互鉴贡献智慧。
土耳其伊兹尼克市市长卡根·穆罕默德·乌斯塔表示:“伊兹尼克承载着从罗马到奥斯曼时期的历史底蕴,以其独特的瓷砖艺术与自然风光,展现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而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始终是陶瓷艺术的心脏。两地虽远隔千里,却因共同的文化价值紧密相连。我们相信,这对姐妹城市的关系将成为典范——守护城市之美,传承文化遗产,拓展经济与旅游合作。未来,我们将通过联合陶瓷项目、文化活动与旅游计划,持续深化这一珍贵纽带。”
当前,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深化经贸合作、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球城市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戈罗杰茨市,是重要的物流枢纽与手工艺中心,开放互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该市行政长官穆德诺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说:“我们正面临人才梯队断层、技艺传承困难的挑战,非常希望借鉴景德镇的相关经验。我相信,通过深入分析双方经济与文化特点,我们一定能发掘出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
开放合作是文明进步的动力,也是城市繁荣的基石。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自古便是联通世界的“开放窗口”。“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正是这座城市开放基因的生动写照。如今,景德镇正以更加开阔的胸襟拥抱世界,已与72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联系,并吸引来自5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常驻创作。景德镇市市长陈克龙在发言中表示:“景德镇的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开放是双向赋能。我们期待与全球产瓷城市携手,让更多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共同推动陶瓷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思想的碰撞,必将催生未来行动的果实。活动现场,嘉宾们还围绕“如何让古老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生”“如何让传统技艺不被时间湮没”“如何让不同文明形态在交流互鉴中共同书写人类未来”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韩国公州市前市长金正燮对景德镇的城市发展模式高度赞赏。他认为,千年瓷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完好保留了历史文化风貌,为世界提供了有益启示。意大利蒙特卢波菲奥伦蒂诺市市长西蒙·隆迪则表示,陶瓷是结交世界朋友的重要名片与纽带。他欣喜地看到,在景德镇的陶瓷集市上,瓷器成为沟通世界、连接情感的元素,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两市合作。
在“文旅呈美”中,领略文化融入血脉的生动实践;在“开放促荣”中,探讨经贸合作的现实路径;在“文明相传”中,分享守护人类共同遗产的宝贵经验。这场对话中,观点的碰撞、文化的交流,都凝聚着各地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
“瓷耀千年,融通四海”。当天的对话并非终点,而是景德镇与全球伙伴深化合作、共创未来的崭新起点。正如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议会副议长努尔巴耶夫·尼亚兹别克所言,“我们齐聚于此,正是对灿烂文明、匠人精神与传承力量的崇高致敬。让我们继续携手深化文明互鉴,推动经验交流,支持匠人创作,共同努力让陶瓷艺术不仅珍藏于博物馆,更鲜活地存续于人们心间、融入现代生活、延续至未来世代。”
一场多元文化的对话,让人们看到陶瓷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听见其跨越国界的广泛共鸣。万千回响中,千年瓷都的窑火,正燃烧得愈发炽烈。
本报全媒体记者 沈秋平 王景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