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一根针何以“闯”出大产业

2025-10-21 16:07 阅读
大江网

  10月18日,2025南昌医疗器械产业合作伙伴大会在“中国医疗器械之乡”进贤县举行,再次吸引了行业目光。这场以“全球医械协同,共筑健康生态”为主题的大会,通过多层级战略签约、顶尖专家对话和行业思想碰撞,共同描绘医疗器械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新蓝图。

  一枚小小的输液针,能撬动多大的产业?进贤县用40年的实践给出了答案——从推销医疗耗材起家,到如今年交易额近3000亿元、占据全国一次性输液针市场30%份额,进贤县的蜕变印证了“滴水穿石”的坚韧,更展现了县域经济“以小搏大”的智慧,“草根经济”逐步长成“树根经济”。那么,其成长的密码又是什么呢?

  进贤的医疗器械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一群敢闯敢干的推销员背着简易医疗耗材走南闯北,用“一根针”叩开了市场的大门。这种“蚂蚁雄兵”式的销售模式,为进贤积累了最初的渠道资源与市场嗅觉。然而,若仅停留在“卖产品”,进贤或许只会成为一个区域性集散地。其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很早就意识到“制造”与“智造”的分水岭——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创新,从分散经营到产业集群,进贤选择了一条艰难却可持续的升级之路。

  全国一次性医疗器械领军企业——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作为一家扎根进贤的本土企业,从一次性输注器生产厂起步,30年间逐步构建研发、生产、贸易、物流的全链条生态,甚至将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成长轨迹正是进贤医疗器械产业崛起的缩影,走出了一条以技术为引擎,以市场为牵引,在专注中不断突破边界的创新之路。

  产业的持续生命力,离不开创新土壤的培育。在此次大会上,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与南昌大学现代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的签约,标志着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产学研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医院出题,高校解题,企业答题”的模式,精准击中了产业痛点——让研发直面临床需求,让成果快速转化落地。这种“需求导向”的创新闭环,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试错成本,更有助于推动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质变,实现“实验室”与“生产线”的双向奔赴。

  与此同时,进贤积极搭建平台生态——科创城、供应链平台、产业学院……这些载体如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为企业从“幼苗”长成“大树”提供“阳光雨露”。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引入、与多家医院共建研发联盟,进一步打破了地域局限,让进贤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网络。

  如今的进贤,早已超越“一根针”的范畴。智能助听、远像光屏、脑电波治疗等医疗器械产业新兴领域企业的相继落户,展现了产业从“量”到“质”的飞跃,而6万销售大军、6000多个代理品种的庞大网络,则成为产业抵御风险、开拓市场的“护城河”,塑造了“智造”未来的进贤样本。

  进贤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三把“密钥”:坚守主业、深耕细作,在专业化中构筑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开放姿态整合资源;政府精准施策,搭建平台、优化生态,为企业创新“撑腰鼓劲”。

  从推销员的背包到国际展台的聚光灯,进贤用一根针“闯”出了大产业的锦绣蓝图。它的故事不仅属于江西,更属于所有在转型升级中探索的中小城市——只要找准方向、久久为功,“草根”同样能长成参天大树。

  (孙永荣)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