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映初心 为民显担当

2025-10-21 17:15 阅读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

  一面锦旗,承载群众深情;一次救助,彰显司法温度。2025 年 10 月 9 日上午,南昌中院安检大门口暖意融融,一对夫妻手捧写有 “法警慧眼护幼童 危险时刻暖人心” 的锦旗,专程上门向该院法警支队的警务科长熊贤斌致谢,用最质朴的方式,诉说着国庆烟火晚会人流中那一场 “以练筑防、以责护民” 的暖心守护。

  一、人群中的“守护者”,敏锐洞察护幼童

  2025 年 10 月 1 日晚,南昌中院法警支队警务科长熊贤斌与家人在红谷滩秋水广场观看烟火晚会,现场120 余万名群众欢聚一堂,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烟火晚会结束后,人群开始缓缓流动。此时,广场上依旧人头攒动,喧嚣声不绝于耳。就在这如织的人流中,一名 2 岁左右的女童在人群中跌跌撞撞,神色惶恐地呼喊 “爸妈”,身边无监护人跟随,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无助。恰在此时,熊贤斌穿行于这茫茫人海之中,小女童的身影映入他的眼帘,职业本能让他瞬间警觉起来。他立刻上前,温柔地抱起女孩,轻声尝试询问信息。然而,女童年幼,无法说清关键信息。他当即抱着孩子,快步前往就近的执勤点对接公安民警,为后续寻亲抢出了关键时间。这双“慧眼”与“快手”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南昌中院法警支队日常开展的警务实战化训练,以及法警们在人民法院岗位上的长期实践。支队时常教育全体法警“脱岗不脱责、离队不离规”,将“群众安全优先”的意识深深刻进骨子里,这才铸就了他们时刻守护群众安全的职业本能。

  二、责任里的“真本色”,转业不褪为民情

  接到熊贤斌的反映后,执勤公安民警第一时间将女童信息上报指挥中心,依托监控排查、点位联动,很快找到正焦急寻女的夫妻。当家长看到孩子安然无恙,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抱住孩子连连道谢。面对感谢,熊贤斌的回应道出了法警支队全体干警的心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军营到警营,身份虽变,但为民情怀从未改变,无论是身着警服执勤,还是脱下警服下班,他始终以警察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此次熊贤斌成功帮助走失女童找到父母,正是南昌中院法警支队与属地公安建立“警警联动”机制成效的生动体现。这种“警警联动”是优化警务协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日常信息互通、联合值守,确保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快响应、无死角”,为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

  三、警徽下的“正能量”,微光成炬暖洪城

  “穿不穿警服,我都是警察”。熊贤斌的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的职业信念,更成为南昌中院法警队伍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缩影。在群众遇到急难愁盼时,主动伸出援手,用敏锐的观察、果断的行动、温暖的守护,为群众筑起—道安全防线,让“司法为民”的温度直抵人心。看似琐碎的 “小事”,背后是支队日复一日的 “初心锻造”。每周一的政治学习会上,“人民至上” 的典型案例会被反复拆解,老干警们分享服务群众的经验,新干警们结合工作谈感悟;实战演练中,“群众突发求助”“人员走失救助” 等场景被设为必练科目。正是这样的培育,让 “主动帮、愿意帮、善于帮” 成了南昌中院法警支队干警们的本能。

  此次国庆夜的救助,只是南昌中院法警支队 “为民办实事” 的一个缩影。当走失的女童重新扑进父母怀里,当一面锦旗带着群众的感激送到支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名干警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一支队伍用实战训练筑牢 “防护墙”、用管理制度拧紧 “责任弦”、用为民行动擦亮 “警徽色” 的坚定初心。每一次在人群中伸出援手,都是 “人民至上” 理念的躬身践行;每一次在岗位上坚守责任,都是司法公信力的无声筑牢;每一次在平凡中传递温暖,都是法院队伍精神底色的有力彰显。作为法院队伍的重要力量,南昌中院法警支队正以一个个 “小而暖” 的行动,汇聚成守护社会和谐稳定、护航群众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让 “司法为民” 的温度,在南昌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中持续传递。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