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6万元就能买个‘铁饭碗’”——崇仁县一男子编造各种理由骗取350万元获刑14年并处罚金
“花6.6万元就能买个‘铁饭碗’”“承包学校食堂稳赚不赔”,这样的“好事”让周宇和许坤等人动了心。他们满怀期待地将血汗钱交给“神通广大”的朱强,却掉进了他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近日,崇仁县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朱强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25万元,同时责令其退赔被害人全部损失。
◎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管思思 记者江国稳
声称“花钱就能买‘铁饭碗’”
2023年7月,一则“内部消息”在徐天的社交圈传开——他的朋友朱强手里有7个“内部编制”指标,可通过“特殊渠道”帮人安排工作。徐天立刻想到了正为妻子工作发愁的朋友周宇,便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知对方。
“有这种好事,你一定要为我引荐。”周宇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他的妻子一直在家待业。很快,周宇便通过徐天联系上了朱强。朱强声称自己“人脉广、关系硬”,通过他获得体制内的工作绝对靠谱。朱强表示,需要10万元打点关系。
“10万元不是小数目。”就在周宇犹豫之际,朱强话锋一转:“我知道你是一家公司的股东,咱们也算是熟人,给你一些优惠,6.6万元就行。”
这番“让利”让周宇大生好感,相信对方有能力办成此事。几日后,周宇毫不犹豫地将6.6万元转到了朱强的银行账户。周宇满心期待好消息传来,可时间一点点过去,却一直没有动静。内心焦急的周宇开始找朱强询问办事进度,朱强以各种理由推诿。
“再等等,上级正在审批,流程比较复杂”“领导最近太忙,不好催促”……每次周宇询问进展,朱强都能找出看似合理的借口。周宇虽有疑虑,但是想着已经花了钱,只能耐着性子等待。直到得知朱强因诈骗被抓,周宇才恍然大悟。
虚构食堂承包项目行骗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朱强是个惯犯。2022年3月,被害人许坤从他人口中得知朱强有可以赚钱的项目,于是主动找到他,希望一同创业。朱强立刻嗅到了“商机”,欣然答应合伙赚钱。此后,朱强开始设计一个承包学校食堂项目的骗局。
同年5月,朱强告诉许坤,崇仁县某学校的食堂将对外承包,他已经和学校初步接洽,机会难得。许坤听后十分心动,当即表示愿意合作。同年8月底,朱强以“前期商谈需要费用”为由,让许坤转款7万元。许坤二话不说,通过微信完成了转账。
没过多久,朱强提出新的“要求”,声称承包学校食堂需要先向崇仁县教育局缴纳60万元押金,让许坤尽快筹集资金。急于拿下项目的许坤,于同年11月分4笔向朱强共计转账50万元。随后,朱强向许坤发送了一份伪造的“食堂租赁合同”,这让许坤对其深信不疑。
2023年年初,朱强又声称“需要送22万元感谢帮忙的领导”,让许坤出一半,也就是11万元。许坤随即向朱强转款11万元。其间,许坤多次找到朱强询问事情进展,但是都被朱强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2024年8月,眼看项目迟迟未落地,许坤急忙找到崇仁县某学校校长,询问食堂承包事宜。
“我们学校的食堂从来没有对外承包过,也没有人和我谈过相关合作。”校长的回答如同一盆冷水将许坤浇醒。这时,许坤才意识到自己被朱强骗了。
诈骗350万元获刑14年
朱强落网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崇仁县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进行审理。
经查,从2022年5月开始,朱强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各类项目,诱骗多人投资。除了欺骗周宇、许坤外,朱强还向付君等人虚构了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修路项目,捏造地块出让信息,甚至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诱饵,承诺高额回报,骗取他人投资款。
为了让骗局更具说服力,朱强不仅伪造合同,还编造详细的项目进展,时不时向被害人“透露”一些虚假的消息,让被害人不断追加投资。骗取的350.84万元大部分被他用于个人享乐。
案发后,朱强不仅未能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还拒不认罪认罚,毫无悔罪表现。法院认为,朱强多次采取虚构事实的方法实施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且具有拒不认罪、赃款挥霍未退赔等从重处罚情节,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表示,编制作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核心人事资源,其配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任何“花钱买编制”的行为均不受法律保护,且涉嫌违法犯罪。稳定的工作需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拼的是“自身硬实力”,通过“花钱、托关系”走捷径是行不通的。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