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监狱:红“砖”铸魂

2025-10-22 12:13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大江新闻讯 赣江西岸,望龙山旁,洪城监狱静静矗立,她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屹立在江河西岸,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宁;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之旁,绽放熠熠夺目的光芒。    1962年,第一代拓荒者用双手烧制的砖瓦垒起了监狱的根基;如今,新一代民警以“如砖般忠诚、如墙般坚固”的信念守护着平安。红砖文化,这一植根于西河砖瓦厂、淬炼于新时代的文化图腾,正以“红”为魂、以“砖”为骨,书写着忠诚与专业的时代答卷。

窑火淬炼 砖瓦厂岁月里的精神基因
夯土为墙:创业年代的“砖坯精神”
    1962年深秋,江西省第四监狱在西河砖瓦厂的废墟上诞生。第一代拓荒者们——换下军装穿上警服,夯土为墙、汗水为桨,草棚当营房、窝头当干粮,开启了“以砖立业”的征程。“耐压、抗腐、承重”的砖坯品格,成为“红砖文化”最初的精神原型。

    砖瓦厂的鼎盛时期印证了“质量立身”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西河砖瓦以“工艺精湛、品质上乘”成为南昌建材市场的紧俏货,出现“一砖难求”的盛况。质检员用锤子敲击砖体辨音验质的传统,后来演化为“零差错”的执法标准——正如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到合格的砖,严格落实“一案四查”,才能让每一起“减假暂”案件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砖瓦厂停产后,转化为产业转型的韧性:从砖瓦厂到服装加工,从“监企分开”到智慧监狱建设,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砌墙”过程,而民警们正是那些“规格统一、咬合紧密”的红砖。

窑火不灭:转型时期的“承重墙”担当
    20世纪90年代,当最后一窑砖出窑,高耸的烟囱停止冒烟,西河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如同一剂强心针,监狱党委提出“用法律建墙、以法度育人”的转型理念,民警们以“一块砖松动,整面墙加固”的集体意识,推动监狱改革,实现监狱发展的华丽转身。改扩建工程更是红“砖”精神的现代诠释,新监区布局如“咬合砖体”般严谨,安防系统如“钢筋混凝土”般坚固,而那“红砖文化”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精神坐标。

 

    该监狱党委构建“三维育红”体系:在理论维度,组织党支部书记赴井冈山开展“红色走读”,将理论学习课堂搬进革命根据地;在实践维度,设立“党员先锋岗”,要求党员干部在危难急重工作任务中“亮身份、作表率”;在传承维度,历史文化长廊里前辈们艰苦创业发展的故事转化为当下青年民警追求卓越的鲜活教材。洪城监狱多年连续实现“四无”目标,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红色信仰浇筑的平安长城。

公正为基:执法规范的“标准砖”实践
    “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红砖文化对“执法公正”的诠释。监狱建立“阳光执法”机制:减刑假释案件实行“审查—评议—公示—备案”全流程监督,“三级接访日”年均解决群众诉求300余件。2023年获评“全省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正是这种“标准砖”式执法的印证——如同砖瓦厂对砖的密度、平整度有严苛标准,每一份执法文书都需经过“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的检验。
西河夜话:暖警惠警的“暖心砖”铺设
    “西河夜话”则是“服务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这个始于2023年的民主沟通平台,以“几张桌椅、一壶清茶”的轻松形式,举办200余场座谈会,解决民警职工诉求800余件。从“加装充电桩”到“优化备勤制度”,从“备勤楼基础设施建设”到“大病互助基金”,这些“暖心砖”的铺设,让“可信、可亲、可敬”成为具象认知。

精业筑墙 专业坚守中的“砖匠智慧”

实战练兵:锻造“耐压砖”的能力熔炉
    “精准操作,源于千百次的重复训练。”洪城监狱的训练场,延续着砖瓦厂“千锤百炼出好砖”的传统。通过“科室每周集训+普特警分训+个人自主训练”的三级练兵体系,开展应急处突演练、联合武警开展协同演练,这种“砖窑式”淬火,让民警练就“秒级响应”的硬功——正如制砖需控制火候。
分层施训:体现“专业砖”的精准定位
    党支部书记侧重党务与法治培训,青年民警通过“师徒结对”提升监管能力,新警开展“徒步拓展+实战演练”强化团队协作。34个党支部创建的党建品牌,如同墙体中的“承重砖”,支撑起“党建业务融合”的整体架构。
文化育人:构建“塑形砖”的精神家园
    场区主干道,225米长的文化长廊如同一部立体史书,上百块展板串联起从砖瓦厂到智慧监狱的历程。新警入职第一课在此开展,老照片里“草棚营房”与“现代备勤楼”的对比,让“艰苦奋斗”不再是抽象概念。这种“沉浸式”教育,使文化长廊成为“看得见的精神教材”。

时代新篇 红砖文化的当代答卷
智慧赋能:传统“砖”与科技“墙”的融合
    在监狱指挥中心,电子屏上的智能预警系统正实时识别异常行为,这与六十年前的土坯墙形成时空对话。但技术革新并未稀释“砖”的精神:大门“机场式安检”借鉴砖瓦厂“三级质检”流程,视频巡查系统延续“敲击验质”的细致……加速信息化建设,让数据多跑路、民警少跑腿——这正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嫁接。

生态警营:“幸福砖”铺就的诗意栖居
    祥湖瑞湖波光潋滟,静心步道曲径通幽。昔日砖瓦厂的取土坑,如今改造为“一山两湖”生态景观,环湖步道串联起望龙山、瑞湖亭、强警广场,构成民警身边的“20分钟休闲圈”。
    洪城锦苑小区的建成,结束了“住在砖窑旁”的历史;场区配备西河共享单车,方便民警职工场区内工作往返;安装自助洗车机,解决洗车之忧;引进央企搭设光伏新能源,节能降耗,着力保障用电需求;倾情打造望龙山栖不一样的“民”宿,为民警职工及家属提供天然氧吧养心之所;为解决在昌无房青年民警住房问题,将备勤楼进行合理分配,为青年民警暖心“安家”,切实增强入警归属感。这些“民生工程”如同精心烧制的“幸福砖”,让坚守更有温度。

每一块砖都是信仰的种子
    从西河砖瓦厂的第一窑红砖,到新时代警营的“科技之砖”,红砖文化始终是洪城监狱的精神密码。她将重要训词精神的“红”与“砖”的坚韧熔铸为一,诠释着“一块砖微不足道,千万块砖可成高墙”的集体力量。当清晨的阳光掠过祥湖水面,训练场上的呼号声与文化长廊的历史回响交织,红砖文化正以它独有的厚重与鲜活,指引着洪城监狱民警在新时代的征途上,继续“以良知守底线,以至善求卓越”,让每一块“砖”都在平安西河的路途上,镌刻下忠诚与专业的永恒坐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