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00后”巧对莫言上联获奖,才情亮眼善意更燃

一位21岁的年轻人,用一句下联惊艳了文坛。近日,“00后”对出莫言的上联独得10万元奖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今年6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广东惠州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面对百年客家围屋碧滟楼,有感而发,写下“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十字上联,并发出“向天下文友敬求下联”之邀。当21岁的宋珂嘉用“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对出莫言“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的上联时,不仅让北京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惊叹“多年难遇的绝对”,更让全网看到了青春与文脉的碰撞——这哪里是简单的对联续写,分明是年轻一代用笔墨接过了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文脉的传承从不怕年轻,怕的是少了敢接棒的人。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洒脱,也有“少年自有少年狂”的无畏。春秋时期,孔子与项橐车城之辩:孔子问项橐天上星辰和地上五谷的数量,项橐答“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其回答的简洁与智慧让孔子惊叹,孔子遂拜项橐为师;少年蔡锷骑在父亲肩膀上参加“童子试”,县官见状出上联“子将父作马”考他,他应声相对“父望子成龙”,县官听后连连夸奖……莫言的上联从南阳到南洋,勾勒出中华文化跨越山海的迁徙轨迹;宋珂嘉的下联自井壁及井毕,以井田制喻指文明根基,角亢星张则仰望星空,展现文化基因的生生不息。这种跨越代际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文化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生生的创造”。正如欧阳江河教授的评价,这是多年难遇的绝对,更难得的是它出自年轻学子之手。
才情的价值,从来不止于一纸荣誉,更在于懂得传递温暖。宋珂嘉的才华值得喝彩,但更打动人心的是他捐赠奖金时说的那句话:要把幸运和温暖传递出去。10万元奖金,对一个21岁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一半奖金给了“莫言同心”公益项目,用来救治先心病儿童。这让人想起那些把才艺变成善意的年轻人:有人用书法义卖助农,有人用诗词创作筹款助学,他们都明白,才华不是用来孤芳自赏的,而是用来照亮更多人的。欧阳江河说这副对联是“绝对”,可在很多人心里,比对联更“绝”的是这份年轻的善意——既有把文字玩出花样的才情,又有把幸运分给他人的胸怀,这才是新时代年轻人该有的样子。这种举动,让我们看到新一代年轻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既有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也有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
热搜上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为对联的精妙点赞,有人为公益的善意感动,可更该看到的是,这背后藏着文化传承的新可能。过去我们总担心年轻人不爱传统文化,可宋珂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年轻人不爱,而是要给传统文化找对打开方式。一副对联、一次征集、一笔捐出去的奖金,把文学、公益、青春拧成了一股绳,让传统文化不再是课本里的“必背篇目”,而是能参与、能创造、能传递温暖的生活一部分。就像客家围屋碧滟楼历经百年依然鲜活,传统文化只要能跟年轻人的生活、情感、善意同频,就永远不会过时。
这件事也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偶像。在娱乐至上的喧嚣中,一个能用才华征服文坛、用善举温暖社会的年轻人,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捧的明星。他的选择告诉我们,真正的偶像不是靠流量堆砌,而是靠实力和品格赢得尊重。它让我们看到,当年轻人既深植传统文化根基,又胸怀天下苍生,就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也能做出温暖社会的选择。这样的年轻人,正是文化传承中最活跃的因子,也是社会进步中最坚实的力量。这样的年轻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就越有希望,文化传承就越有活力。
这副对联火了,火的不只是文字的精妙,更是一种希望——当“00后”能用笔墨续写文脉,能用善意传递温暖,当传统文化能在青春里焕发新生,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华文脉的长河里,永远会有奔涌向前的年轻浪花。而这份“一半文心一半爱”的选择,也会像一粒种子,在更多年轻人心里生根发芽,让才情开出善意的花,让传承结出温暖的果。
(邓随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