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金点子” 发展“金钥匙”——青山湖区提升政协提案办理质效
一件提案,就是一份答卷;一件提案,更显一份真情。今年以来,南昌市青山湖区政协交办的115件提案已全部高效办结,其中16件重点督办提案取得显著成效,为破解民生难题发挥积极作用。
“三见面”机制:从“答复满意”迈向“结果满意”
“过去有些单位办理提案存在‘文来文往’现象,现在有了‘三见面’机制,我们必须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提案背后的诉求。”近日,青山湖区政协副主席熊日新说。
青山湖区创新推行“三见面”工作法,彻底改变政协提案的办理模式。交办时“一见面”,有关部门主动认领任务,与政协委员面对面谈清楚诉求;办理中“二见面”,共商解决方案,确保措施可行;办结后“三见面”,将成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青山湖区政协委员刘丹在提出《关于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提案后表示:“区委组织部不仅主动约我见面商讨,还邀请我一起到各村调研,这种真诚的态度让我很感动。最终提案中的建议大多被采纳,村干部选拔机制得到完善。”
这一机制将沟通协商贯穿始终,推动提案办理由追求“答复满意”转变为“问题真解、群众满意”。
“大督办”格局:以全过程监督保障办理质效
为确保提案办出实效,青山湖区构建起高位推动、协同联动的政协提案“大督办”格局。
“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在会议上强调,政协提案办理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必须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青山湖区政协提案委主任余国权介绍,该区实行县级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主动带头,带动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
该区建立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三办协同”联合督办机制,通过清单管理、流程规范实现全流程监督。开展全程动态跟踪督办,创新面对面民主评议,对办理不满意的启动“二次协商”。
“作为提案人,我最担心的是提案办理虎头蛇尾。”青山湖区政协委员袁芬说,“我提出的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的建议,不仅得到了快速响应,区政协还组织回头看活动,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地见效。”
“转化率”目标:让委员智慧变为民生实惠
提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发展、惠及民生。青山湖区始终坚持成果导向,努力做好提案办理“后半篇文章”。
推动政策转化,将政协委员建议转化为具体政策和向上争取的资金项目。青山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选沅说:“政协委员提出的水利设施建设建议,帮助我们争取到了395万元专项资金,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建立了项目争取的长效机制。”
深化工作转化,将提案中的“金点子”转化为部门改进工作、创新机制的“金钥匙”。“我提出的利用网红短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被采纳了。看到699文创园等重点平台开始布局短剧产业,我非常欣慰。”青山湖区政协委员方臻说。
做实民生转化,将反映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提案与民生实事工程相结合。在胜和路和天香东路交叉口,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对交通优化感受明显:“这个路口以前由于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经常堵车,现在整改后通畅多了。”
青山湖区政协主席聂玉华表示:“我们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提案办理从‘办结’向‘办优’转变,真正把委员的‘金点子’转化为发展的‘金钥匙’,让政协提案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全媒体记者 林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