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全民阅读,让书香飘溢神州大地

2025-10-23 14:47 阅读
大江网

  10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的批复》。根据批复,国务院同意自2026年起,将每年4月第四周设立为“全民阅读活动周”。这不仅是一个时间符号的落定,更是一次国家层面对精神生活品质的郑重承诺。当春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我们以一周之名,为全民阅读“造势”,这不仅是文化的播种,更是文明的深耕;不仅是政府的倡导,更应成为百姓的自觉。

  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是对“读什么”的价值引领。今天,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短视频争抢眼球,碎片化阅读蚕食深度思考。我们不缺信息,缺的是思想;不缺内容,缺的是营养。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不是要人们在一周内突击读书,而是要借这个“文化锚点”,重新校准阅读的坐标——读经典的书,读有思想的书,读能让人“慢下来、沉进去”的书。它提醒我们:阅读不是消遣,而是成长;不是装饰,而是武装。“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往往由它的阅读高度决定。

  “全民阅读活动周”更应成为“怎么读”的实践探索。阅读不能只靠个人自觉,更需社会合力。从城市书房到农家书屋,从数字阅读屏到流动图书车,从校园晨读到社区共读,阅读的场景正在不断拓展。设立“阅读周”,就是要让这些分散的力量在特定时间汇聚成势,形成“人人可读、处处能读、时时爱读”的浓厚氛围。它应是一场全民参与的“阅读嘉年华”:机关干部带头领读,教师学生接力诵读,家长孩子亲子共读,志愿者深入基层送读。让阅读走出书斋,走进田间地头,走入寻常百姓家。当公园长椅上有人静心翻书,当地铁车厢里有人专注阅读,当乡村大喇叭响起朗朗诵读声,那才是“阅读周”真正的意义所在。

  “全民阅读活动周”还应是“为谁读”的深层回应。阅读从来不只是个人的事。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家风更正;一个爱读书的社区,民风更淳;一个爱读书的国家,国运更昌。我们倡导阅读,是为了让农民工在工棚里也能触摸诗和远方,让留守儿童在书页间找到心灵慰藉,让老年人在阅读中延续精神生命。阅读是最低门槛的高贵,是最公平的教育。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就是要让这份“高贵”更可及,让这份“公平”更实在。它不应是“一阵风”,而应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持久动力。

  “全民阅读活动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不是装饰,而是行动。它不该是“4月热、5月冷”的形式主义,而应成为撬动全年阅读的支点。让我们以“全民阅读活动周”为号角,吹响全民阅读的集结令,让书香如春雨,润泽每一寸土地,滋养每一个灵魂。当阅读成为习惯,当书香充盈社会,我们收获的,将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个民族深沉而持久的文化自信。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