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侵权案遇 “空壳公司”?吉州法院深挖实控人促全额履行
近日,吉州区法院执行局的法官们通过精准识别、深度执行,成功执结一起涉外国企业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执行法官以“穿透式执行”理念为指导,突破“挂名法定代表人”的表象,直指公司实际控制人,最终促使案件全额执行到位。
【基本案情】
申请执行人系外国某公司,与被执行人吉安市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发生涉外侵权责任纠纷。该案涉及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经吉州法院审理判决生效后,被告未及时履行赔偿义务,该外国企业因此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陷入僵局】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调查发现,该供应链公司账户余额为零,经营场所早已人去楼空,法定代表人王某联系方式也显示失效。初步证据显示,这是一家典型的“空壳公司”。
【穿透执行】
面对僵局,执行法官秉持“穿透式”执行理念,决定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深挖线索。通过公安机关技术协助,锁定挂名法定代表人王某的户籍所在地。法官深入乡村走访调查,最终在田间地头找到正在务农的王某。经查,王某系普通农民,称对公司经营毫不知情,仅因“帮亲戚忙”担任法定代表人,每年收取3000元挂名费。面对王某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执行法官现场开展法律宣讲,阐明挂名法定代表人同样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法律的震慑下,王某主动联系公司实际控制人胡某。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胡某分两期将全部案款履行完毕,这起涉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此案的成功执结,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穿透式执行”的智慧与力度。面对“空壳公司”的执行难题,执行法官不局限于表面证据,而是深入挖掘公司实际控制人,有效维护了司法权威。此案也警示市场经营者,要诚信守法经营,任何企图通过“挂名法定代表人”“空壳公司”等方式规避责任的行为,同样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