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湖塘乡坑里古村:党建为笔 认养为墨 绘就千年古村幸福新篇(图)

2025-10-23 17:00 阅读
大江网

  大江新闻讯 (通讯员胡淑芬)“青砖黛瓦藏岁月,山水相依话乡愁。”坐落于丰城市湖塘乡的坑里古村,自南宋建村以来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这座中国传统村落拥有12处清代传统建筑和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却曾一度因老建筑年久失修、文化传承乏力而陷入困境。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与传统建筑认养的创新实践,古村焕发出新生机,在保护中激活活力,书写出新时代的幸福答卷。

  党建引领:筑牢古村保护“根与魂”

  古村的复兴之路,离不开党建这一核心引擎。湖塘乡将坑里古村的保护与发展纳入重点工作,构建起“党委统筹、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的工作机制,破解了传统村落保护中“谁来抓、怎么管”的难题。

  针对古村建筑分散、保护难度大的特点,村里推行“党员包保”制度,将18处县级历史建筑与党员责任精准挂钩,确保每栋老建筑都有“专属管家”。党员们既是“守护者”,定期巡查墙体、榫卯结构等安全隐患,记录木雕、窗棂等文物遗存状况;又是“宣传员”,向村民和游客讲述“诏旌贻徽”“世沐恩荣”等匾额背后的家族故事,弘扬崇文重教的家风文化。

  党组织还主动搭建文化传承平台,举办首届“状元米粉肉文化节”,将传统美食与古村文化相结合,让“十里五书院、一乡两状元”的地域文化魅力走出乡野。从文物挂牌保护到文化IP打造,党建力量贯穿古村保护全过程,为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建筑认养:激活遗产新生“源与流”

  “单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为破解保护经费不足的难题,坑里古村在党建引领下探索出“个人认养+企业认养”的多元模式,让沉睡的老建筑“活起来、有人管”。

  乡贤与企业成为认养主力军。通过党组织的积极推介,6栋传统建筑成功被经济实力强、公益心足的乡贤和企业认领。认养方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运用本土材料修复墙体、复原传统格局,既保留了自然通风设计等古人的生态智慧,又适度融入现代生活功能。这种“政府筹资、两权分离、收益共享”的模式,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更让保护从“政府独奏”变为“全民合唱”。

  认养带来的不仅是建筑修缮,更是文化活态传承。例如,被硒海油脂认养的“紫气上升”建筑跳出了“静态保护”的框架,化身电商直播馆。在油香与直播声中,古村奏响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乐章。

  蝶变新生:铺就幸福生活“路与景”

  党建引领与建筑认养的双重发力,让坑里古村实现了从“濒危古村”到“省3A乡村旅游点”的华丽转身。如今的古村,塘清映廊桥,暮色爬古戏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500个/cm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与乡愁寄托地。

  文化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古村以“红色党建、绿色生态、古色建筑、金色文化”的“四色”理念打造特色旅游,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曾经“等待被读懂”的立体地方志,如今已成为村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从斑驳老宅到文旅新地,从保护难题到发展新机,坑里古村的“破圈”蝶变证明:党建引领筑牢方向,创新认养激活活力,千年古村便能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续写幸福篇章。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