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19年连涨”,丈量出江西厚重民生温度

2025-10-23 17:48 阅读
大江网

  “城市和农村低保、特困救助标准实现19年连涨”——10月22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联合省民政厅召开“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成效。这不仅是数字的持续攀升,更传递出江西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不变的民生底色——把发展成果落实到百姓的获得感上。

  “19年连涨”的背后,首先是政府“兜牢底线”的决心。面对经济下行与财政压力,江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用好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政策,5年来发放低保、特困资金553亿元,切实兜住兜牢了基本民生底线。城市和农村低保、特困救助标准实现19年连涨,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9%、62.8%、39.3%、61.8%,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从“十三五”末的66.67%增长到78.06%。这清晰地表明——发展成果要优先惠及最困难、最需要保障的群体。这份19年连续增长的投入,是执政为民初心最直接的体现,为数百万人筑起了一道抵御风险的坚实堤坝,也守护了他们对生活的预期与尊严。

  “连涨”之外,更有治理方式的系统升级。民生保障并非简单地“涨钱了事”,它需要一套科学、可持续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江西的民生保障,正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在养老服务方面,城市街道实现综合性养老机构全覆盖,农村则创新建设“一老一小幸福院”,形成多层次互补的服务网络。针对特殊群体,江西率先建立困境儿童照料护理补贴、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托养制度,精准回应特定需求。这些举措与救助标准提升协同发力,织就了一张更加密实、更有温暖的民生保障网。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的民生工作展现出“动态均衡”的治理智慧。一方面,政策持续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统一,朝着更加公平的社会治理迈出关键一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2.6万个社会组织活跃在乡村振兴、稳岗就业等领域,2.1万个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发挥自治组织作用。一个政府、市场、社会与民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也让文明的新风深入人心。

  “19年连涨”是一个里程碑,但绝非终点。它标志着江西民生保障体系已具备稳定增长和持续优化的能力。未来,面对更加多元、个性化的民生需求,如何推动服务从“有”到“优”,如何借助数字化提升服务效能,如何更有效激发社会参与活力,将是江西在更高起点上面临的新课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9年的坚持,丈量出江西厚重的民生温度,也标注出精准治理的刻度。这份持续的努力,最终汇入老区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江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坚实底气。

  (孙永荣)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