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万安创新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大江新闻万安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歆 通讯员陈通才、林海宾) “以前村里增收渠道少,主要靠光伏发电和一些租金。如今通过技术帮扶,我们流转110亩农田推行‘稻稻油’轮作,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还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受益,大家发展产业的劲头越来越足。”近日,记者在万安县窑头镇流芳村采访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肖仁丙高兴地介绍。
近年来,万安县以“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提升攻坚战”为抓手,创新推行“支部+地票+村投”“强村带弱村”“三方得利”“小微产业园”“抱团联建”“农旅融合”六种发展模式,推动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既实现“有钱办事”,也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今年1至7月,该县135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稳步增长,村均经营性收入达21.24万元,同比增长26%。
“我家0.35亩闲置地通过‘地票’入股,每年分红2300多元,没想到荒废多年的老宅基地还能帮家里增收。”拿到分红后,芙蓉镇五丰村村民王华平说。
面对农村土地闲置问题,万安县探索“支部+地票+村投”机制,由村党组织牵头整合闲置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统一折算为“地票”,再组建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总经理的村投公司,引入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开发。村民凭“地票”入股,按占比参与收益分配。目前,该县已成立7家村投公司,盘活闲置土地583.5亩,实现收益195万元,其中村集体增收25.48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同时,该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由党组织作用发挥好、集体经济强、发展思路清的强村与基础条件薄弱、地理位置偏远、自身发展困难的弱村开展结对共建,构建“强村主导产业+弱村配套项目”发展体系,开展组织联建、产业联培、资源联享、人才联育,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提升。目前,该县已结成35个帮扶对子,覆盖所有薄弱村,实施合作项目5个,帮助20个薄弱村年均增收5万元。“我们村原来集体经济薄弱,后来和南洲村党支部结对,依托他们的白莲加工厂一起发展产业,现在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枧头镇茅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康永胜表示。
在此基础上,该县坚持党建引领、村级搭台,采取“支部统筹+企业主导+农户参与”方式,打造“三方得利”产业基地189个,总面积2.5万亩,推动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规模化发展,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共赢。目前,该模式已带动5万户农户增收,村集体增收部分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养老助学等民生实事500余件。
此外,“小微产业园”“抱团联建”“农旅融合”等模式同步推进,共同构成万安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元化路径。“我们将持续深化这六种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万安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