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服务通、机制通、保障通,南昌市重构就业服务新生态 在洪城,求职一路“通”(图)
“真没想到,没带纸质简历也能求职,当天还收到了面试通知!”不久前,在南昌市就业之家的招聘现场,应届毕业生陈珍珍对着“洪城就业通”智慧屏轻轻一点,电子简历便快速生成,随后一键投递至南昌酷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在南昌,越来越多求职者正享受着这样的便利,而这份便利的背后,是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去年创新打造的“洪城就业通”——它以“数据通、服务通、机制通、保障通”为核心,为求职者和企业织就了一张覆盖全面、高效便捷的就业“数字服务网”。
南昌市就业之家内,工作人员在指导求职者操作“洪城就业通”智慧屏。
图片由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
破痛点,百亿条数据打破信息孤岛
传统就业市场里,信息壁垒如同“拦路虎”,求职者海投无序,企业筛选简历也效率低下。“以前投简历就像大海捞针,不知道哪家企业需要我这样的人才。”曾经历过求职困境的市民杨楠感慨。
“洪城就业通”精准破解这一痛点,打破数据孤岛,整合教育、公安等13个部门的劳动力摸排、社保参保等信息,累计汇聚数据达114.12亿条。
目前,该平台已为全市28万余家用人单位、658万余名常住劳动者建立“一企一档”“一人一档”数字档案,还为每名劳动者标注学历、专业技能、就业意向等187项人社标签,构建起精准立体的用户画像。在此基础上,平台依托数据底座打造“智慧招聘”“智慧经办”“智慧监测”三大服务体系。其中,“智慧招聘”运用人工智能语义解析技术,对企业需求与求职者信息深度分析、智能匹配后精准推送岗位。江西农业大学毕业生周嘉怡就受益于此:“平台推的岗位太准了,研发方向和我的专业完美契合,不用再在海量岗位里浪费时间。”截至目前,平台已为16.14万名求职者推送岗位87.13万次,且所有数据实时更新,确保人岗需求始终同步,不滞后。
全场景,线上线下求职无缝对接
“以前联系企业、投递简历得跑招聘会、填纸质表,现在坐在家里上网就能完成,太方便了。”求职者周慧的真切感受,道出了“洪城就业通”“服务通”的显著优势。
线上端,求职招聘形成闭环。求职者可在线制作简历、投递岗位、参与视频面试;企业则能发布职位、筛选简历、发送录用通知。去年至今,平台已接入245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8万余个,收到简历3.78万份。
线下端,智慧大屏成了“求职好帮手”。未带简历的求职者,在大屏上简单操作就能实时生成简历并投递,信息还会同步推送给急需招聘的企业。针对重点群体,平台推出“1311”帮扶机制(1次职业指导、3个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1次就业帮扶),目前帮扶就业率达93.98%。
更贴心的是,“洪城就业通”还创新推出“数字人+真人主播”直播招聘、“云探厂”等功能,为求职者提供沉浸式体验。应届毕业生蔡毅说:“我习惯晚上梳理求职信息,没想到深夜登录平台,数字人还能耐心解答岗位详情、介绍企业情况,太贴心了。”
强保障,多方协作激活就业新活力
平台的长久运转,离不开坚实的机制保障。“洪城就业通”以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为核心模式,明确政府统筹协调、企业参与服务供给的分工,整合政企资源、创新运营路径,构建起求职者、企业、政府三方共赢的就业服务生态。
南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以前要跑多个招聘会,还得付费开通招聘网站会员,现在能免费在‘洪城就业通’上发布岗位,简历筛选效率也提高了。”
为让“洪城就业通”通得安全、通得放心,平台从两大维度筑牢保障防线:隐私保护上,采用“隐私号通话”模式,所有信息使用均需用户授权,且全程实现传输与存储加密;权益守护上,不仅提供免费基础服务、拒绝付费排名,还会严审企业与岗位资质,屏蔽“黑中介”及虚假招聘信息。
这张“数字服务网”,实实在在提升了求职者与企业的获得感,更成为南昌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监测预警科副科长喻斌表示,随着“洪城就业通”持续优化升级,将有更多人通过这张网实现职业梦想,南昌的就业生态也将愈发澎湃鲜活。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