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越冬候鸟迁徙序幕开启,“主角团”白鹤、天鹅11月压轴登场
大江新闻讯李菁记者陈拾梅报道:金秋十月,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如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季。近日,观测人员在湖区观测到由百余只灰鹤、白枕鹤和白头鹤组成的混合鹤群,这一发现标志着2025-2026年度越冬候鸟迁徙大幕正式拉开。
根据南矶湿地等管理机构发布的鄱阳湖越冬候鸟迁入情况简报,本年度的候鸟迁徙遵循着自然的季节性规律,夏候鸟的南迁与冬候鸟的北抵实现了无缝“交替换防”。整个迁徙过程层次分明:8月下旬至9月上旬,鸻鹬类作为先锋率先抵达;9月中下旬,白鹭、夜鹭等夏候鸟集群南飞;9月底至10月初,雁鸭类作为冬候鸟的先头部队陆续到达;而进入10月上旬,灰鹤、白琵鹭等珍稀涉禽也已翩然而至。
候鸟为何能精准选择抵达时机?答案藏在鄱阳湖独特的水文节律中。今年湖区水文过程呈现出“先枯后盈”的显著波动:8-9月,受降水偏少影响,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大面积的浅滩裸露,为过境的鸻鹬类提供了理想的觅食场所;而9月底至10月,受益于“江水倒灌”现象,水位迅速回升,形成的广阔浅水区恰好满足了雁鸭、鹤类等越冬主力对栖息环境的需求。这种水文变化与候鸟迁徙需求的精准契合,仿佛是自然界为候鸟量身定制的“入住指南”。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南矶湿地已启动全方位保护预案。保护措施包括加强对稻田、草洲等关键区域的精准巡护与监管,开展文明观鸟引导,并基于实时水文监测数据进行生态水位调控,最大限度优化栖息环境。与此同时,跨区域协作保护机制也已激活。鄱阳湖与吉林莫莫格等重要中转站携手进行“生态接力”,共同守护候鸟迁徙的生命线。
监测数据显示,当前现身的鹤群仅是鄱阳湖年度候鸟迁徙盛宴的“序曲”。在吉林莫莫格湿地——白鹤南迁前的最后“集结地”,已有数百只白鹤整装待发,即将启程飞往鄱阳湖。专家结合气象数据和迁徙规律预测,随着近期北方强冷空气的持续南下,11月将迎来以白鹤、东方白鹳、天鹅等为主力的迁徙最高峰。届时,鄱阳湖湖面将呈现万鸟齐飞、群鸟翔集的壮丽景观,这场自然奇观将迎来年度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