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栗这只“羊”太牛了!

2025-10-28 04:55 阅读
江西日报

  在上栗县,黑山羊是响当当的名片。

  金秋时节,“贴膘”正当时。走进上栗县佰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农家院落,数辆挂着“湘”字车牌的小车和大巴格外引人注目。刚刚采摘完蜜柚的游客们围坐一堂,正尽情享用地道的农家美食——上栗黑山羊肉。

  “我们这里的食材,大部分都是自己种养的。黑山羊、土鸡、生猪、鲜鱼、时蔬……样样都有。”该公司负责人周汉君笑着介绍。仅黑山羊,他的养殖场里大大小小就有400多只。

  生态散养造就了黑山羊紧实鲜嫩的肉质,深受游客青睐。“羊基本是自产自销,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得准备两只。”周汉君说,许多游客品尝后意犹未尽,常常会购买一些,将这份美味带回家。

  佰信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周汉君扎根乡村十余年辛勤耕耘的写照。他逐步打造出一个集农旅融合、林景一体、产村联动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也因此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

  同样是养殖黑山羊,在长平乡的星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又能看到产业发展的另一种形态。一栋栋标准化羊舍依缓坡而建,在保育舍里,技术员李锦瑞正熟练地给小羊饲喂干牧草。小家伙们纷纷将头探入料槽,吃得津津有味。

  “刚进场的小羊体重一般只有20来斤,前期需要适当喂些干草调理肠胃,减少应激反应。”李锦瑞介绍,小羊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因此除了常规的防疫保健,各个环节的管理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据了解,星茂农业建有标准化羊舍7000平方米,黑山羊存栏量可达7000余只,年出栏量约1.4万只,主要通过批发渠道,稳定供应萍乡、长沙等赣湘边界地区的市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上栗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特色养殖保险政策,扎实推动黑山羊、肉兔、田螺、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拥有黑山羊养殖场(户)950余家,其中规模化养殖场153家。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栗县累计出栏黑山羊11.6万余只,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一业兴,百姓富。发展乡村产业中,上栗县始终将助农增收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引导和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多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乡亲。“星茂农业是我们几年前引进江苏客商投资的企业,利用本地退出的花炮厂土地改造建成的。”长平乡长平村干部李丽莉介绍,该项目的落地,盘活了闲置资产,每年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超10万元的稳定收入,同时带动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今年56岁的张合明是该企业员工,只见他按下开关,漏缝板下的传送带缓缓转动,羊粪便被统一收集到过道一端。“我在这里主要负责清运羊粪,干了一年多,每月能赚5000元左右。”他告诉记者,如今他自家种菜种田都用上了这些羊粪,庄稼长得特别好。

  发展黑山羊产业,是上栗县强化联农带农机制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上栗县精准施策,一方面完善政策引导,通过资金、补贴、金融支持等多元激励,激发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服务监管,筑牢风险防线,维护企农权益,为长效稳定的利益联结提供坚实保障。在长平乡杉木村,肢体残疾的甘传木虽是低保户,但靠着帮扶政策和自身努力,生活充满了希望。除了帮侄子在云峰岭养殖牛羊,他还养了20多只黑山羊。“一年卖羊能有1万多元收入,还有3000元的产业奖补。”甘传木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在上栗,如今已有800多家经营主体,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上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有活干、有钱赚,日子有奔头。”

  欧阳林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启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