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为快 堂食外卖请勿“双标”

2025-10-28 04:55 阅读
江西日报

  堂食用鲜肉、新米,外卖拿冻肉、陈米……最近,不少消费者吐槽有些商家堂食外卖食材“双标”,而且外卖往往要比堂食贵,存在价格倒挂问题。这种商家“两副面孔”的经营,不仅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更啃食着大家对餐饮行业的信任。

  深究“双标”背后的原因,商家有自己的无奈。不少商家表示,外卖平台抽成高达23%到25%,满减、红包成本还得自己扛,不参与活动就没流量,参与了只能从食材上“抠成本”。北京一家餐饮店老板算过账,用预制菜做糖醋排骨,比现制能省3元,日均百单的店每月能省1.5万元。再加上平台配送时效紧、评分机制严,商家为了不被“差评”,只能选择预制菜、冻肉这类出餐快的食材。可即便有这些压力,也不能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更不能用“顾客吃不出来”等理由糊弄消费者。

  破解“双标”乱象,不能只靠消费者“用脚投票”,需要监管、平台、商家三方拧成一股绳。监管部门要把“互联网+明厨亮灶”落到实处,让外卖加工过程看得见、可追溯,同时完善“吹哨人”制度,鼓励骑手、员工举报违法商家,对多次搞“双标”的企业纳入行业黑名单,提高违法成本;外卖平台也得扛起责任,合理设定抽成上限,别把满减、红包的压力全推给商家,还可以建立品质分级体系,给“现制现炒”的商家多些流量,让优质优价成为常态;商家更该明白,靠冻肉、陈米赚快钱走不远,与其搞“双标”,不如把心思花在提升品质上,毕竟能留住顾客的,永远是味道和诚信。

  对消费者来说,遇到“双标”也别忍气吞声。点外卖时多留意商家是否标注食材来源,收到餐品后如果发现分量明显不足、口感差异大,及时保留订单截图、餐品照片等证据,向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是担心预制菜问题,也可以优先选择有“明厨亮灶”直播、标注“现制”的商家。

  餐饮行业的核心是“舌尖上的信任”,只有监管不缺位、平台不过分逐利、商家守底线,才能让消费者不管是进店吃还是点外卖,都能吃得放心、吃得舒心,让“双标”乱象远离餐桌。

  付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