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飘社区 老少乐融融
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本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摄
“宝珠阿姨,您试试这个艾锤,在家给膝盖做做艾灸,很舒服哩!”离重阳节还有几天,樟树市鹿江街道边街社区的嵌入式养老中心开始热闹起来。屋内艾草飘香,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听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讲秋冬养生知识。
边街社区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4933名常住人口里,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近38%,像杨宝珠这样的独居老人有73人。“以前重阳节要么在家煮碗面,要么等着社区送米送油,总觉得少点意思。”杨宝珠说,自从社区打造“樟药煨香,守老心安”服务项目之后,她的生活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
这个让老人们念叨的项目,是社区立足樟树“药都”特色打造的暖心工程。项目负责人、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娇记得,去年调研时发现,不少独居老人虽住在“药都”,却连艾草能驱寒、茯苓能健脾都不知道,有的老人一个月难得跟邻居说几句话,形成了“情感孤岛”。“既然咱有中医药这个金招牌,不如用它当纽带,既教老人养生,又帮他们交朋友。”
项目一落地,就受到了老人喜爱。志愿者张宜乔每周都会带着药材上门,和62岁的独居老人刘满秀一起做药膳。“以前我煮排骨汤就只放萝卜,现在跟着小张学放黄芪、当归,喝着不油腻还补气血。”刘满秀笑着说,上个月社区组织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她第一次知道樟树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回家还跟在外地的儿子视频“炫耀”。
今年重阳节前夕,社区不仅在养老中心开了艾灸体验课,还把“课堂”搬到了三皇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傍晚,20多个摊位热闹起来。医生坐诊免费搭脉,志愿者教做中药香囊,还有糯香的茯苓糕、清甜的罗汉果茶。最热闹的要数艾灸体验区,志愿者姜霆宇和同事一边给老人贴艾灸贴,一边讲养生技巧:“艾灸足三里养胃,灸腰阳关能缓解腰痛,自己做的时候,别靠太近皮肤……”
更让人欣喜的是,中医药文化还成了连接全龄段居民的纽带。夜市里,年轻人跟着老人学做艾锤,孩子们围着中药摊位问东问西。“樟药煨香”项目还推出祖孙手作课,让小朋友和爷爷奶奶一起做药膳、缝香囊,既传承了中医药文化,又拉近了代际距离。“现在社区里不仅老人开心,年轻人也愿意来,以前冷清的老街区,现在天天都洋溢着活力。”罗娇说,项目实施之后,社区老人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从35%涨到了62%,其中18名独居老人能熟练说出3种以上本地药材的用法,社区因此还荣获了宜春市首届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如今的边街社区,药香飘在养老中心的课堂里,飘在三皇里夜市的摊位上,更飘在老人们的心里。这个老社区用“药都”的特色温情,不仅让老人摆脱了孤独,更让中医药文化在烟火气里焕发新生,为社区治理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本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