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3元理发摊,缘何21年不涨价
在江西永新县学背社区有一个理发摊,摊主坚持以3元的价格为周边居民热情服务,人来人往。虽然没有招牌,却在县城家喻户晓、声名远播,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工具盒,就是这个小摊的全部,至今已有21年的时间。摊主是谁?她就是获评今年第三季度“吉安好人”的71岁老人戴水玉。(点击查看详细报道:3元理发,21年不涨价!71岁宝藏理发师:还有人需要我,我就守着)
这不禁让人想问,在理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现象见怪不怪的今天,永新县这个不起眼的理发摊何以人流不息?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价格便宜吸引人这么简单,根本原因还是理发摊让人与人之间有了感情,而这感情里面有太多值得回味的内容。
真诚以待,让理发摊少不了欢声笑语。2004年,因街区改造,戴水玉将理发店迁入学背社区深巷里。初来乍到,她坚持只收2元一人的费用。有街坊说:“猪肉都十几块一斤了,她剪个头还收2块。”戴水玉拗不过众人的反复劝说,才把价格调到3元。这一调,就再也没有变过。可以说,这3元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真诚的象征,让谁都负担得起,无形之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难怪大家一见面就有说有笑,像一家人团聚一样。
技艺娴熟,让顾客总能满意而归。即使进入古稀之年,腿脚没有年轻时候利索,戴水玉的理发摊每天迎来送往二三十位客人也是常事。让人惊叹的是,戴水玉的顾客竟然有当年理发的年轻人,如今领着孙辈坐到熟悉的椅子上请她理发,祖孙两人理完发照照镜子,与戴水玉寒暄几句便高高兴兴回了家。甚至常有人花比理发费用高数倍的价格,乘坐公交车跋涉十余里赶来理发。这些生动的场景无不从侧面证明她长年累月练就的理发技艺,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乐意来她这里理发,成了一种生活的享受。
服务周到,让戴水玉对自己无愧于心。长期以来,总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拄着拐杖来戴水玉的理发摊打卡报到,有的理发,有的坐下闲聊,她时不时关心大家的身体、心情和生活。为什么老人们齐聚于此?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老戴的服务很贴心,让我的情感有了寄托”。当小巷的街灯亮起,最后一位顾客走后,戴水玉会把理发工具仔细擦拭干净,再把地面扫得一尘不染。很显然,她这样做就是为了第二天继续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不辜负每一个人的期待。
如果说戴水玉的理发摊没有一块亮眼的招牌,那全心全意的从业态度、扎实过硬的理发技艺、有口皆碑的服务质量,就是她深得人心的“金字招牌”。
一个人一辈子能一直干同一份工作,不容易,而能在敬业与乐业的过程中将这份工作干到服务对象满意、自己也快乐,就更不容易了,戴水玉的理发经历就是如此。她用持续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工作,只要热爱它、用心用情干好它,就能从中体会到人生奋斗的意义和价值,继而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一份贡献。正如她所言:“我这双手还能动,只要还有人需要我,我就守在这里,直到做不动为止。”
(潘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