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幼儿园秒变“练兵场”,该如何“全国推广”
近日,河南商丘睢阳区大吴庄村的一所幼儿园因“硬核”体能课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独木桥快跑、跳箱连续跨越、单杠旋转……这些看似挑战重重的动作,竟成了孩子们的日常课程。网友隔着屏幕纷纷喊话“全国推广”,称赞“这才是幼儿园该有的样子”。
一个好的幼儿教育,无关地域与硬件,关键在于是否给孩子探索的空间,是否为他们打下健康、自信、热爱生活的底色。当城市幼儿园为“高端课程”投入重金时,这所农村幼儿园用最朴素的器械,实现了最本真的教育,这或许正是网友呼吁“全国推广”的根本。
当前,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方向仍存在偏差。家长焦虑“不能输在起跑线”,机构迎合需求,将课程塞满识字、算术、英语,却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玩”与“动”。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是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期,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培养抗挫力、专注力和社交能力。这所幼儿园用实践证明,当教育从“填鸭式”转向“体验式”,孩子们展现出的不仅是体能上的进步,更是专注力与心理健康的提升。这恰恰是传统课堂难以给予的。

2012年,教育部《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健康领域列为首位,为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不过,健康运动在幼儿园的推广并非坦途,其中最大的阻碍来自家长。大强度的运动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一些家长因心疼孩子,一旦孩子受伤便不依不饶。这种过度保护的心态,让许多幼儿园在开展运动课程时顾虑重重,甚至因个别家长的投诉而叫停大多数人支持的运动项目。可我们不妨思考,难道因为害怕摔倒就剥夺孩子走路的权利吗?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适度的挫折与困难恰似成长的养分,能让他们在未来面对风雨时拥有更强的勇气和能力。
推广幼儿园健康运动,除了需要家长转变观念,社会舆论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舆论应营造积极的氛围,鼓励幼儿园开展健康有益的运动课程,让家长们深刻认识到运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教育部门则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标准,为幼儿园开展健康运动提供坚实的指导和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对幼儿园运动课程的质量监管,确保运动项目既安全又适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意外事故处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消除幼儿园的后顾之忧。如此,幼儿园才能放心大胆地开展健康运动,让更多孩子从中受益。
教育不是比拼资源,而是回归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当运动成为习惯、挫折被视为财富、“玩”与“学”不再对立,我们的幼儿教育才能真正走向健康与未来。毕竟,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信地奔跑、跳跃、绽放。
(朱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