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麻辣烫里的抹布,照见连锁餐饮治理盲区
当上海消费者在刘文祥麻辣烫外卖中捞出整块抹布,从误认“毛肚”到发现线头的错愕,正是公众对餐饮安全信任崩塌的缩影。这起看似荒诞的事件,绝非偶然的“异物混入”,而是连锁餐饮品牌在扩张中失守底线的暴露。
涉事门店的回应和公关堪称反面教材。从“不知道抹布怎么进去的”的茫然,到“抹布不是店里的”的否认,再到“只想尽快平息”的敷衍,全程不见对食品安全的敬畏,只显对经营风险的焦虑。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门店承认有同款抹布,却以“监控没拍到”为由拒绝担责,既不提供完整视频佐证,又在“考虑报警”和“不会报警”间反复摇摆,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只会加剧公众疑虑。
▲消费者与店家线上对话截图
事件背后,是连锁品牌加盟模式的深层积弊。刘文祥麻辣烫全国门店超1300家,扩张速度与管理能力严重失衡。此前北京清河街道店就因“食品未按要求贮存”被责令整改,此次上海门店再曝丑闻,暴露了品牌内部“重加盟、轻管理”的短视逻辑。当总部将压力全部转嫁给门店,要求“尽快处理否则不让开店”,门店自然选择“退款息事宁人”的消极应对,而非追根溯源解决问题。这种管理缺位,让“连锁”只成为商标符号,却失去了标准化监管的核心价值。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事件并非个例。北京市消协通报显示,在北京海淀区32家被查处的餐饮门店中,后厨卫生问题占比较高,茶百道、谭鸭血等知名品牌均在列。这说明刘文祥麻辣烫的问题,是整个餐饮行业的共性病灶。在外卖渗透率持续攀升的当下,后厨“看不见的角落”成了监管盲区,部分商家将“合规成本”转化为“风险成本”,钻的就是消费者举证难、监管抽查概率低以及外卖节点责任不清的空子。
破解困局还需多方发力。对品牌总部而言,必须加快重构管理体系,将食品安全纳入加盟考核,而非仅关注营收指标。而监管部门也应强化检查与追责的制度流程,对多次违规的连锁品牌启动集体约谈,破除整改后再犯的恶性循环。对消费者而言,保留证据、主动维权的同时,更需清醒认识到,食品安全从来不是“退款就能了事”的小事。
一块麻辣烫里的抹布,虽小却重千钧。它不仅污染了一碗餐食,更污染了公众对连锁餐饮的信任。当餐饮品牌真正把“舌尖上的安全”置于“生意兴隆”之上,当监管照亮加盟模式的监管盲区,这样的闹剧才不会重复上演。毕竟,食品安全的底线,容不得半点“抹布式”敷衍。
(王一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