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3个畜禽品种入选“国家级”(图)——包括泰和乌鸡、兴国灰鹅等

2025-10-31 10:59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文琴) 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940号公告,公布了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正式确定了271个畜禽品种、12个蜂品种和15个蚕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其中,江西共有13个优质遗传资源成功入选,包括江西华中两头乌猪(赣西两头乌猪)、武夷黑猪(赣东黑猪)、广丰牛、锦江牛、赣西山羊、大余鸭、乐平猪、玉江猪、丝羽乌骨鸡(泰和乌鸡)、白耳黄鸡、兴国灰鹅以及华中中蜂等。这标志着江西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泰和县禾市镇萍芫村泰和乌鸡养殖基地。大江网视觉江西邓和平摄

  为何要修订“榜单”?

  为摸清家底,留住珍贵基因

  我国是全球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1127个畜禽品种。然而,在这些丰富的资源中,许多原产中国的地方品种非常珍贵且稀有,有的甚至濒危。因此,自2000年首次制定《名录》后,我国根据资源状况进行动态调整。此次修订基于历时三年的“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这一“全国大摸底”,将保护品种从159个大幅增加至298个,旨在更全面、有力地守护我国的“基因宝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名录》还首次纳入了15个蚕品种资源,并将蜂细化为12个品种。它们虽不属于传统畜禽,但蜜蜂作为“农业之翼”对生态平衡和农作物增产至关重要,家蚕更是中国“丝绸之路”文明的起点。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它们同样被纳入保护体系,彰显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性与深远眼光。

  “选秀”标准有多严?

  四大原则确保“优中选优”

  据悉,此次新增品种必须满足四大硬性标准:第一,必须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不参与评选)。例如,优质的云岭牛是培育品种,因此未被列入,但其杂交选育的亲本之一“文山牛”已在册;第二,必须先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第三,必须经过“珍贵、稀有、濒危”三位一体的科学评估;第四,品种资源名称必须严谨规范,统一使用国家公布的标准名称。我们熟悉的“藏香猪”,其标准名称就是早在2000年就已入选的“藏猪”。

  入选国家级《名录》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如何进行长效保护。国际上通行的方式主要是在原产地建立保种场进行活体保护,以及建立基因库超低温保存胚胎、精液等遗传材料。

  我国已构建起强大的保护体系: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区域级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这三道紧密衔接的屏障确保了珍贵的遗传资源“应保尽保”。目前,我国已确定国家级保护单位240个,并对濒危资源实行“一品一策”的抢救性保护。

  在此次《名录》修订中,江西表现尤为抢眼,共有13个遗传资源入选,多为长期保护的地方特色资源。例如,泰和乌鸡(丝羽乌骨鸡)以其独特的药用和滋补价值享誉全国,兴国灰鹅则以生长快、肉质优著称,而赣西两头乌猪和赣东黑猪则是适应地方生态的优良猪种。这些品种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也对保障生物多样性、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