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球评:赣超“小足球”踢出江西“大未来”

2025-11-03 11:11 阅读
大江网
▲11月2日晚,赣州队在主场捧起2025赣超冠军奖杯。

  一个足球,其重几何?根据国际足联(FIFA)规定,通常在410克至450克之间。然而,当它在赣鄱大地的绿茵场上滚动起来,却能掀起跨越时空的情感浪潮,凝聚千万人心的磅礴力量。

  11月2日晚,2025年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赣超)圆满落幕,但它留下的回响,依然在章江、贡江合流处激荡,在赣江两岸回旋。由夏到秋,113天,66场比赛,11座城市,123万人次现场观赛,14.5亿人次线上的共同见证,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体育赛事的范畴,成为江西人重新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集体仪式。

小足球,大舞台

  赣超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让普通人站到了舞台中央。

  会昌县小学体育教师卢欣,用12粒进球闪耀射手榜。他不仅是球员,更是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普通人的缩影。在他的身后,是551名注册球员组成的草根军团:他们是背着书包的学生,是握锅铲的厨师,是坐在办公室里的职员,是站在三尺讲台旁的教师。

  九江队40岁的皮思维,可能踢的是他最后一届赣超;而另一名九江队队员章宇涛参加第一场比赛时,还未满17岁。老将与新秀,在这片绿茵场上完成着江西足球的接力。他们没有职业球星的光环,却有着最纯粹的热爱;他们没有天价薪酬,却愿意为家乡的荣誉拼尽全力。

  这种扎根土壤的力量,比任何华丽的包装都更真实,比任何精心的设计都更动人。宜春队球员罗浩宇从内蒙古千里返乡,只为“穿上家乡球衣的自豪感”;南昌队徐子皓在比赛结束后,又坐回南昌二中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绿茵故事,是一个个平凡人的英雄梦想。

▲赣州队头号射手卢欣(红色球衣)以12粒进球荣膺最佳射手

小足球,大情怀

  江西,这片充满红色传奇的土地,在赣超赛场上找到了情感表达的新载体。

  赣州主场4万多名球迷齐唱《十送红军》,手机闪光灯汇成璀璨星河;吉安赛场万人同歌《映山红》,“星海”照亮看台;南昌主场5万多人共唱《团结就是力量》,情景舞蹈《第一声枪响》重现八一起义峥嵘岁月;九江主场《为了谁》的旋律,唤醒“九八抗洪”的集体记忆。

  这些瞬间,之所以能让人热泪盈眶,是因为它们触动了江西人内心最深层的情感记忆。从南昌城头的第一枪,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再到赣南中央苏区的筚路蓝缕,不屈与坚韧早已融入江西人的血脉。在绿茵场上,这份精神以新的形式绽放。

  当足球遇上红色文化,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动容。这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深刻的地域文化认同和精神传承。那些在看台上红了眼眶的老球迷,那些跟着齐声合唱的年轻人,都在这个特殊的场景中,完成了与历史的对话、与精神的对接。

小足球,大经济

  赣超的价值,早已超越体育本身,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赣州赛区发放300万元消费券,联动51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凭票免门票政策,创造经济效益2.3亿元;新余3场比赛带动周边消费超5500万元;吉安队首场主场赛事期间,当地特产展销区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赛事期间,吉安市中心城区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5%,较去年同期提升40个百分点;赣州赛区六场比赛直接带动1.12亿元经济效益;宜春赛区酒店预订量增长170%,餐馆翻台率为平时三倍……

  数字背后,是蓬勃发展的夜间经济,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一张张球票,化身“城市消费通行证”;一场场比赛,成为拉动消费的“流量密码”。

  更重要的是,赣超为江西本土企业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绿茵场上滚动的足球,全部来自婺源县的江西威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赣超让全国更多客户了解了我们的品牌”——企业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赛事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小足球,大融合

  赣超赛场,成为江西丰富文化的立体展台。

  赣州赛前《客家龙南欢迎您》的织带舞,讲述着客家围屋的故事;景德镇主场,38名赣剧演员身着华服登场,武生腾跃翻扑、唱腔悠扬,成就“非遗与足球的奇妙碰撞”;九江赛场舞剧《大湖之灵》片段,将鄱阳湖自然之美搬入绿茵场。

  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让足球比赛升华为一场场文化盛宴。球迷在观看比赛的同时,也进行着一场深度的江西文化之旅。

  各地之间的温情互动,更让人看到江西内部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纽带。新余与吉安官方账号以“余余”“吉吉”互称,用“老表”称谓传递情谊;赣州以“一见如故,萍城再聚”回应萍乡“脐橙很甜,来日再会”的邀约;抚州与九江赛后互致书信,“你有白鹿洞书声,我有临川四梦”尽显文脉同源。

舞剧《大湖之灵》片段在九江赛场上演

小足球,大未来

  赣超虽然落幕,但它播下的种子正在发芽。

  数据显示,江西已有1600多所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程,每年注册青少年球员超5000人。赣超开赛后,南昌二中足球特长生报名人数显著增长,多地青少年足球训练营报名量同比上升。

  那些在看台上喊着加油的孩子,可能就是江西足球未来的希望。宜春樟树市体育中心赛场看台上,宜阳小学三年级学生吴佳芮高举她自己手绘的“宜春加油”应援牌,或许正是一个梦想的开始。

  多支赣超球队已与高校、青训基地共建梯队,计划对接中冠、中乙联赛;U16女足挺进全运会决赛的突破,更让江西看到“从草根到职业”的可能。

  足球场地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2023年全省足球场地4602个,2024年增至5086个。全民参与、场地扩容与球迷组织壮大,共同构筑起江西足球蓬勃发展的根基。

▲宜阳小学三年级学生吴佳芮高举她自己手绘的“宜春加油”应援牌

小足球,大时代

  回望这113天的赣超历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个正在加速发展的江西的生动缩影。

  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荣光,到“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当代追求,江西人始终在寻找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方式。赣超,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窗口。

  它让我们看到,当文化与体育融合,当传统与现代对接,当经济与民生协同,会产生怎样强大的聚变效应。

  它更让我们看到,当每一座城都为梦想而战,当每一个人都成为家乡的“第十二人”,发展的合力便会磅礴而至,前行的道路便会越走越宽广。

  首届赣超闭幕了,但江西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在绿茵场上被点燃的激情,那些在看台上被唤醒的自豪,那些在城市间流动的温情,必将汇聚成江西迈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一个足球的滚动,可以带动一座城市的脉搏;一群人的热爱,可以照亮一个时代的梦想。或许就是赣超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姚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