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淋雨’的苦,想为他们‘撑伞’”——省吉安监狱一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半年后创办服装厂 吸纳刑满释放人员就业

2025-11-04 09:26 阅读
大江网-新法治报原创

  开栏语

  帮助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后重新融入家庭、顺利回归社会,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举措。江西立足社会治理实际,构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模式,帮助推动刑满释放人员从“回归社会”稳步迈向“融入社会”。今日起,本报开设“新生·归途——江西安置帮教暖心记”专栏,报道我省安置帮教的暖心故事。

  新法治报·赣法云讯 (记者方维芳) 10月28日,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逸峰服装厂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加工衣服,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这里是刑满释放人员袁玉峰用心打造的创业天地,也是他和其他刑释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希望之地。

  重返监狱招聘

  10月28日8时许,袁玉峰安排完一天的工作,便前往江西省吉安监狱门口,因为当天是他和刑释人员李某约定好的日子。

  时间回溯到10月15日,在全省监狱临释人员安置帮教就业招聘会江西省吉安监狱分会场,刑满释放半年多的袁玉峰回到他曾经服刑的地方进行招聘。当他在狱内现身时,不少曾经熟悉的服刑人员既感到惊讶,又被他的创业经历吸引。招聘会上,袁玉峰的逸峰服饰厂展位前人头攒动。“包吃包住,月薪5000元至10000元,月休4天”,他开出的条件吸引了众多临释人员的目光。临释人员李某当场和他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我曾‘淋过雨’,深知回归之路的苦闷、艰辛与迷茫,所以我特别想为他们‘撑起一把伞’。”袁玉峰在谈及创业初衷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一天,袁玉峰与50余名临释人员达成了用工意向。

  10时许,监狱大门缓缓打开,李某走了出来。袁玉峰快步迎上,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你来接我,我想回家一段时间,等回来就去你的厂里上班。”李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与忐忑。

  “好好和家人团聚,我这里随时欢迎你来。”袁玉峰拍着李某的肩膀,两人约定一个月后就来上班。

  学了技能创办服装厂

  2014年9月,年仅21岁的袁玉峰因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在吉安监狱服刑期间,他积极接受改造,从事过车工、线组长等岗位。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熟练地掌握了服装制作的技能。因表现突出,袁玉峰先后4次获得减刑,于今年3月3日提前走出高墙,重获自由。

  出狱前,袁玉峰的管教民警、六监区监区长王恒进语重心长地说:“你还年轻,出去后好好生活,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来找监狱。”

  出狱后,袁玉峰面临着重新融入社会的挑战。“在里面将近12年,出来后微信都不会用,说不迷茫是骗人的,但我就是不服输。”袁玉峰告诉记者,他想开办服装厂,吸纳和他一样的刑释人员就业。

  在短暂与家人团聚后,袁玉峰前往浙江的服装厂打工,重点学习管理经验、工序安排等。积累到一定经验后,8月份,袁玉峰开始筹备创办服装厂。最终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租了两个店面,一间作为工厂,一间作为仓库。

  9月29日,服装厂正式开业。“当时我们厂里才5名工人,都是和我一样的刑释人员。厂房偏僻,招不到工人,我就既当老板又当工人。”谈起创业经历,袁玉峰侃侃而谈。

  “虽然起步难,但是开业后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袁玉峰告诉记者,“在一次吉州区司法局的回访电话中,我抱怨了几句厂房偏僻招工太难了,结果几天后在十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出现了我们服装厂的招工宣传单。通过政府的帮助,现在我的工厂已经有16名工人、26台设备了。”

  重拾融入社会的信心

  在逸峰服装厂里,刑释人员不仅找到了工作,更找到了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希望。

  刑释人员王某曾四处应聘工作,但都因为需要无犯罪记录证明而被拒绝。一段时间内,王某在家里无所事事。

  在接到袁玉峰的邀请后,王某来到厂里上班。“包吃包住,上个月拿了5000多元,在这里我不会感受到异样眼光。”王某说道。

  “出狱后,能找到工作就是找到了尊严。”逸峰服装厂的工人里大部分是刑释人员。对于未来,袁玉峰也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我希望在未来一年到两年,能将企业扩大到1000平方米,员工数量增加到七八十人。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找到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没想到,出去才短短五六个月,袁玉峰真的把厂办起来了,确实给了很多刑释人员和服刑人员一种正向激励。”王恒进告诉记者。

  袁玉峰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刑释人员在社会中的价值,也证明了社会对刑释人员的包容和接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