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美书 纸上相逢

10月1日,“中国美书设计艺术展”(下文简称“美书展”)在江西省图书馆拉开序幕,展期原定10月底结束,应读者要求,美书展将延长至11月7日。
“书展很好,既有文字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创意之美;既闻书香,又沁花香,让人在欣赏中欣喜满怀,在浏览中启迪心灵。”看完展览,有参观者留下如此评语。显然,这是一场美书的盛宴,376本“中国最美的书”集中亮相,如蝴蝶振动翅膀,为江西读者带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美书集萃
读完一本厚重又优质的纸质书就像翻越了一座大山,眼前是豁然开朗的风景;面对几百本美书,更让读者领略到别样的景致。“何以美书”——美书展集萃了20年来376本“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其中有25本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些美书,从装帧工艺到视觉语言,全方位呈现中国书籍美学的流变与创新。在现场,除少部分绝版珍品在橱柜中陈展,大部分都是敞开式展示,观众可以在现场一页页触摸、翻阅,感受书籍设计内在之美,细品纸上风景。
这是历年来“最美的书”相关获奖作品首次走出上海、首次在其他省级图书馆公开亮相,同时,这也是江西迄今举办的规格最高的书籍设计艺术展。
“书籍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触摸的艺术。”为策应美书展,10月8日,资深出版人祝君波以《书籍设计与文化创意》为题走进赣图大讲堂,带领现场读者探索纸页间的设计奥秘,体会书籍特殊的文化价值。当日,祝君波解读了封面、版式等设计元素如何与地域文脉、时代精神相呼应,分享了“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与国际书展的经验。他认为,优秀的书籍设计能够赋予纸质书超越时代的力量。
何以美书?“未来的装帧艺术或将在可持续材料、跨媒介叙事与人机共生中继续进化,但它的核心使命却永远不会改变,即建构属于当下与未来的、值得永远传承的书籍。”上海出版人姜逸青在今年8月举行的上海美书展上表示。
“书籍设计是理性梳理书籍信息,让形式和内容完美融合的过程。书籍设计不仅要注重感性,更要有设计者注入信息设计理念之后所呈现的理性之美、逻辑之美和秩序之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志伟是获得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书籍设计师,何为“最美”书籍,他认为是“理性与感性的共舞”。
10月是温暖的。光影从透明的玻璃幕墙投下,映照在省图书馆二楼大厅的展馆里,迎来送往一波波来此打卡和阅读的人群。栾树的装置艺术带来了秋天的味道,“赣鄱书页间,处处读书人”,截至10月25日,美书展参观读者已超2.3万人次,58家文化单位团体预约,830余名专业对口人士组团参观。
对读者而言,遇见美书,就像打开了心灵的桃花源,身体与书籍的交流,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情绪价值。

专业课堂
美书,是作者与编辑气质的共同呈现。阅读一本美书,激发的是人与文本的互动,带给人审美的愉悦。
展览入口处,是李娟的《给你写信》,是《虫子书》《三分院》等美书的展板;展厅内,是《订单——方圆故事》《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书之极》《一个一个人》等美书……这些体裁不同内容不一的美书,以不拘一格的装帧设计诠释何以“最美”,给书籍设计者提供了创意借鉴。
读懂美书,是一次专业碰撞和美育体验。
对于江西省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延来说,这点感受更深。自展览开启以来,假日他自愿充当义务讲解员“蹲”在现场,从书籍设计的艺术性、实用性及市场适应性等多维视角予以解析,从历史脉络梳理到当代潮流演变、从材质工艺选择到版面视觉引导,帮助我省青年编辑建立起对书籍设计更系统、更立体的认知。
美书“汹涌”,江西出版人看见的是“一场展览带来了什么”的头脑风暴。美书展更像是一堂献给江西出版人艺术与设计交融的实践课——
“步入展厅,瞬间被书籍营造的美学空间包裹,与寻常书不同,这里的每本作品都在告诉我们,用心设计能赋予书籍生命。”江西高校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心主任曾宇观展后有切身感受,他觉得《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这本书是一个典型代表:外封“汉”“服”二字以烫金工艺点缀,斑驳金色与内页丰富色彩形成巧妙对比;内文装帧布折叠成竹简形态,贯穿始终,悄然调节阅读节奏;彩色图版部分通过反复折叠的页面,呼应汉服千叠百褶的形制特征。精心设计的版式、恰到好处的留白,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美编李峥发现,《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采用粗麻纸基底,指尖触感与非遗主题形成了呼应;《语词中的历史与风景:中国新诗词的基本问题》以长短页错落排布,翻阅节奏恰如其诗句韵律;《乐舞敦煌》用脆弱的纸张材质来唤起读者的保护之心,完美契合了该书重点……这些设计彻底颠覆了他的惯性思维。他感叹,书籍设计就应让读者更快抵达内容本质,提升阅读体验。
编辑甘崇祥最深刻的感受是“不可思议”——原来图书还能成为一件件充满美学设计感的艺术品。这里的每本美书都展现了设计者脑洞大开的创意,通过工艺、材料和色彩的巧妙搭配,实现设计思维与图书主题的完美融合。他感叹,一本美书的诞生,离不开设计者的灵感与打磨,更离不开出版社的投入与行业环境的包容,让图书升华为艺术。
“这些设计已不仅是装饰,它们本身就是内容,参与着意义的建构。”“好书是一场无声的对话,它们固执守护着阅读的尊严与美感,等待你的发现。”编辑黄江萍面前是一本《豆腐》,这块外形设计神似豆腐的书,让她觉得书籍是“可以吃的”,一本好书也可以从读者的视觉直达读者的味觉。

全民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跻身世界出版大国之列,年出书品种超过二十万种,尽显蓬勃生机。近年来,民族传统与国际潮流深度交融,加之数字技术、高精度印刷及多元材料的助力,设计理念与想象力得以革新,美书标准愈发清晰——需实现内容与设计统一、设计与印制及材料适配、视觉与手感服务读者,并兼顾传统继承与前卫创新。
当众多的爱书人在秋日共赴这场纸上的美学之旅时,美书的概念就变得具象。读者在书页翻动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秋天,留言簿里写下的一行行个性文字,让展览和读者的连接有血有肉,透出书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和生动交流——
“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这是读者石先生的留言。
翻页,读者们的留言写在纸上,意在心间。“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创意!”“因为人类有无限的奇思妙想啊!”“以前看书,觉得书是载体,内容更重要;今天看书,发现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很重要。有趣的版式、字体、装订样式让书一下子‘活’了起来,太有意思了!”
再翻,是一条没有留下名字的读者留言:“人生第一次看到如此多且不一样的书,惊讶原来书是可以做成这样的。我想说人生也如同书本一样,不必规规矩矩做成千篇一律,你也可以做成一本特立独行的书,让更多的人愿意打开它,理解它,读懂它!”
“各种美术设计、绘画文字集于此,让书籍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随手翻开一本也能沉浸其中,给人许多艺术灵感,赞!希望我所在的城市图书馆也能有这类有格调的书展。”“这是我第三次来江西省图书馆,每次的收获都不同,每次都有点点进步。”这是两个来南昌旅游的年轻人留下的文字。
厚厚的几本留言簿,汇成了读者“爱江西省图书馆,谢谢这些好书”的心声。
美书展何以落户江西,落户省图?
以书为媒、因书而美,近年来,书店成为江西城乡居民的诗意栖居之所——我省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施“公共文化新空间”行动,组织“百馆万场赣鄱共享”系列活动,打造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功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300个以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江西省图书馆也始终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3年6月,省图“城市客厅唤醒计划”正式启动,自此,阅读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唱”,可以“玩”,省图用更年轻、更多元、更优质的阅读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这座近10万平方米的城市客厅,来阅读,“趣”阅读。

何以美美与共?《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借自然意象含蓄表达情感;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通过意象传递超越物理距离的精神共鸣。书籍不仅是文字载体,更是情感共振的媒介。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26年起,将每年4月第四周设立为“全民阅读活动周”。这意味着,它将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形成连续性阅读推广机制,国家通过制度性安排,为社会留出更多的“书香时间”。
全民共读,让所有的阅读者找到精神家园。何以美书?纸上相逢,至此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