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高标准农田管护见实效
大江新闻讯(通讯员张友日、李文丽)瑞昌市农业农村局深耕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以精准投入、高效施工破解农田灌溉痛点,用扎实举措守护群众“粮袋子”,让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农业稳产增收的“压舱石”。
在码头镇龙窝村,当地两座泵房因设备损坏严重,导致周边300余亩农田长期面临灌溉困难,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村民收成。瑞昌市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奖励资金26万余元,针对性开展修复改造。此次改造不仅更换了2台套水泵电机,还新增2台φ800mm真空罐及配套的进水筒、进出水管、闸阀等设备,并新建348米DE200PE管,全面打通农田灌溉“梗阻”。项目完工后,龙窝村30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直接惠及105户村民共320人。

同样受益的还有范镇东山村七组村民。该组一处沟堰因年久失修出现损毁,导致下游500余亩农田灌溉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困境,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再次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奖励资金,投入9.4万余元对水毁沟堰进行修复。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按长12米、宽6米、高3米的标准重建沟堰,确保设施稳固耐用。修复完成后,下游500余亩农田恢复稳定灌溉,220户共649名村民的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的实践,核心在于“资金监管严”与“民生服务实”的深度结合:一方面,严格把控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流程,确保每一笔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聚焦农田基础设施痛点,用精准修复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切实受益。这一“监管+服务”的双轨模式,为今后开展高标准农田管护、规范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提供了清晰路径。
下一步,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优化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努力输出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瑞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