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嵌入”家门口——月湖区绘就“一老一小”幸福图景
“以前看病得辗转去医院,现在下楼就能测血压。孩子周末没人管,社区直接‘接管’,太省心了。”10月27日,鹰潭市月湖区交通街道居民揭美玲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当地“嵌入式”民生服务带来的真切变化。近年来,月湖区以全域统筹的一盘棋思维,将养老、托育等群众最关切的服务像芯片般精准植入社区肌理,推动民生服务从单点探索升级为全域覆盖。
“您最近血压血糖都挺稳定的,要继续保持,有不舒服要及时联系我们。”在月湖区交通街道磷肥厂社区,家庭医生上门时的温暖叮嘱,如今已成为老人们生活中的寻常场景。月湖区深化社区与医疗资源整合,创新建立“居民点单、部门接单”服务机制,配合常态化巡回义诊、健康讲座等举措,将专业医疗服务从医院“搬”到社区、送进家门,让曾经比较麻烦的健康管理,变成如今“下楼就能办”的便利服务。
在满足老年人身体健康需求的同时,月湖区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滋养,将文化服务作为“享老”“乐老”的重要支撑。走进磷肥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的活动空间已成为老人们的“文化客厅”。声乐课上歌声悠扬、书画室里墨香阵阵、太极队中招式整齐,越剧排练时的婉转唱腔不时飘出窗外。
“我们社区老年人占比高达25%,现在只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门,叔叔阿姨们准会来这儿报到,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高。”社区党委书记童玉康对记者说。
退休教师严喜生如今是社区夕阳红合唱团的“领唱人”,每周都会带领团员们演唱《美丽中华》《干杯祖国》等歌曲,“以前刚退休时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现在每天教大家唱歌,和老朋友们一起排练,日子过得比上班时还充实。”
在用心守护“夕阳红”的同时,月湖区对“朝阳乐”的关切同样细致入微。针对辖区内“学校多、双职工家庭多、周末孩子托管难”的痛点,各社区主动对接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整合优质资源,将书法、英语、象棋、美术等多样化课程送进社区,为青少年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
“我们专门设立了社区读书室,每一本书都是按照中小学生必读书目采购的,就连扫码能听的有声书,也是工作人员一点点搜集整理的,就是想让孩子们在社区里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学习资源。”交通街道商城社区党委书记刘宇思介绍。在江南水都小区的课外实践基地,四年级学生王嘉豪每周末都会约着小伙伴来这里写作业、下象棋、学英语,前不久还在社区组织的象棋比赛中获得了奖项。“以前周末总担心孩子没人管,现在社区有了这样的好去处,孩子既能学习又能交到朋友,我们上班特别放心。”家长的心声,道出了众多家庭对社区托育服务的认可。
如今,月湖区已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托育服务网”,既精准卸下了家庭带娃的重担,也为孩子们开辟了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让“幼有所育”的民生承诺落到了实处。
“为老百姓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作。”月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的“嵌入式”服务探索,不止于简单提供服务,更注重激发社区的内在活力与内生动力。通过深入挖掘社区内部资源,月湖区积极推动“银发力量”与“青少群体”精准对接。退休老人变身社区志愿教师,发挥自身特长传授知识、带领文体锻炼;孩子们则在节日里成为“爱心使者”,为社区老人表演节目、送上亲手制作的祝福卡片。
退休居民刘承军加入社区服务队伍后,经常带着孩子们晨跑锻炼,“跟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样子,我自己也感觉更有活力了。”这种老人传经验、孩子送活力的双向奔赴,不仅拉近了“一老一小”的距离,更构建起“朝夕美好”的良性社区生态。
吴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衍




























